蚁树青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10663
摘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是基于在现有实体课堂教学基础上融入线上网络课程、相关平台软件并且结合比赛机制进行课程再造,以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手段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对传统教学方法借助新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与实践,进而使供应链管理课程展现出更大的吸引力,更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教学模式;学赛一体化;互联网+
一、研究背景
基于以教职工身份参加2020年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的尝试后,作为一名物流管理的教师,深刻意识到普通课堂中对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的必要性。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现状
帕拉格·康纳在《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理解当今世界格局下,国家竞争和地缘政治的新视角。他认为,全球供应链的竞争,取代了之前各国之间军事和领土的竞争,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必修课之一,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所以应重视对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优化改革。
(二)供应链管理教师教学现状
当前“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普遍存在只讲授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复杂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课堂抬头率低,技术能力薄弱。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年轻教师缺乏一线物流与供应链企业从业经验,缺少相关实战项目经验以及教学案例,依旧采用传统讲授的教学模式,讲授的案例内容旧,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性地位,比如说学生的信息获得方式,学生学习习惯等,没有在充分分析学情基础上组织教学,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三)供应链管理学生学习现状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入学分数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自己缺乏自信。并且高职扩招使高等职业教育走上大众化道路。但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希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技能技术。
据调查问卷统计26.6%的学生对人生没有任何目标、自我管理能力差、失去学习的热情,60.8%的学生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教学模式感兴趣。于是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对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关注度以及认识。
二、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过程
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按照职业能力递进规律,确定每个物流与供应链企业业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和相关能力等。秉承的教育理念是开放自由的教育观、兼容并蓄的学生观、寓教于乐的知识观,给学生带来“学中赛、赛中学、赛中教”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堂教学体验。
(一)相关的软件平台及校企合作项目
由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实操性,所以需要借助相关的软件平台完成本次的教学任务;再者完成一次竞赛需要有背景条件或案件基础。所以本次的教学模式探讨需要借助一定的软件平台及校企合作的项目案件基础。笔者本次参加的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的供应链管理比赛使用的是“易木科技”开发的供应链管理教学软件平台。
(二)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1、实施销售和运作计划,进行库存管理,协调供给与需求关系;
2、制定采购策略,对供应商进行整合与评估;
3、负责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实施精益生产;
4、负责运输网络设计与管理,协调仓储规划与运作,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交付与回收;
5、制定供应链信息技术决策,运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客户、内部供应链、供应商及交易;
6、运用供应链绩效管理工具及方法,对供应链进行评估与改进。
(三)设置课程的模块化教学
1、模块化教学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获得对应的工作岗位,根据对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分模块设置教学任务。根据以上的内容,可以分成4个模块:采购、生产、配送、财务管理。由各自方向专业的教师作为任务导向模式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2、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的学时以一学期为例,一学期以每周4课时,20周,共80学时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其中积分赛与决赛作为考察考试的结果,占综合成绩的60%,其他的为平时成绩占40%。
(1)基础知识学习(24学时,分别学习采购管理、生产运作、配送管理、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2)实操(16学时,以个人身份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实操学习。)
(3)分组练习(24学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学习,应用。)
(4)积分赛(12学时,通过积分赛制,确定参加决赛的队伍。)
(5)决赛(4学时)
(四)反思反馈
1、建立教师针对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反思以及反馈体系,不断优化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反思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通过访谈、调查表等形式完成。
2、建立学生的反馈体系,包括对于课程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过程评价等各方面的反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主体的地位,应该考虑学生群体的需求为导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通过建立学生反馈体系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教学模式,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主观能动性。
三、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校存在的困难和反思
(一)教材缺乏问题
有关物流与供应链内容的教学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互联网+”盛行,智慧供应链或数字供应链虽炙手可热,但目前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没有合适的完整的通用的教材,也难以得到有价值的企业内部案例资料。目前提供的基本上是对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新物流、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数字供应链等内容的概要性介绍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是这些新概念、新思维、新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必要时需到先进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便增加其感性认识。
(二)反思
职业院校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操能力,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多关注相关的比赛,并且带领学生参赛,也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竞赛活动。在比赛中学习以及应用会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影响效果更强,也更有易于学生获取知识,学以致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性。在学校开展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困难的前提条件下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比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或者是供应链管理技能竞赛等等。
四、总结
采用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及科研训练项目或者是校内组织的比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时代,物流与供应链课程的改革必须能够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可以进行尝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制共育物流人才;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对于教师群体的要求更加严格,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国家战略要求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光明. 新经济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框架研究.[J].物流科技,2020.(10):171-173.
[2] 谢漫彬,魏松林,程东明. 基于“易木科技”教学软件实施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0.(06):86-87.
[3] 程红莉,雷银生,钟生成,谭勇.学创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 以物流创新实践课程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1):170-173.
[4] 王恒.基于“易木科技”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西部皮革,2019.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