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小学生厌学生转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赖增庆
[导读] 在乡村的学生,由于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很多父母外出务工,

        赖增庆  
        旧州镇上耕小学 广西钦州市 灵山县 535417
        内容摘要:在乡村的学生,由于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很多父母外出务工,以及乡村地区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水平不是很理想,导致乡村小学生厌学现象比教多,因此,如何对厌学的转化,成为乡村现阶段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浅析了乡村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和厌学生转化策略研究。
        关键词:乡村;小学生;厌学生;原因;转化

        近几年来,乡村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取得显著成效,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厌学现象仍较为严峻,制约乡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浅析乡村小学生厌学原因、转化的策略,从而为乡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很好的支持。
        一、精准找出厌学原因
        乡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多种,现阶段,要对乡村小学生厌学的情况进行成功的转化,是乡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策略。以下分析乡村小学生厌学生的原因:
        1.教师原因。乡村小学部分教师转化方法落后,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厌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否定为主,以及与厌学生互动意识不足,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且乡村小学教育源有限,教学条件不理想,部分学校教师专业能力不够及教学方法陈旧,所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相对枯燥乏味,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部分乡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畏惧的心理,引发厌学问题。
        2.社会家庭原因。受到乡村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部分家长对读书的价值没有形成准确的定位,不支持学生读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使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同时,农村地区学生家庭教育管理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家长辅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不足,再加上部分家长外出务工,造成很多留守儿童,都会造成学生学习社会环境不够稳定,极易造成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学生自身原因。乡村地区的小学生在缺乏良好学习环境的情况下,自身学习态度不够正确,尚未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难以形成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索的兴趣,大部分学生缺乏持之以恒学习的动力,会造成学生厌学。
        4.文化发展原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电视、电影、杂志等均以各自的经济目的传递着信息。常以成人化的娱乐性和学习性相结合,以自由化的传播方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由于乡村小学生对信息的识别与把握不够,也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因而沉迷于网络,也会造成厌学因。
        二、精准问题,转化思想
        剖析乡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形成后,要成功转化小学生厌学,就要结合具体的原因制定具体措施,促进小学生厌学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


        1.精准原因,精准措施
        针对乡村小学生厌学的情况,要根据厌学生的不同而不同,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习基础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家庭背景都等原因进行分析,每个人的性格、需求、价值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有些人看中物质奖励,有些人更注重精神奖励,因此,对于不同的转化对象,应充分了解,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指导,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从而实现对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功转化。如乡村小学多组织兴趣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变成活动的主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家校共管,关爱学生
        对于乡村小学生厌学,必须家校共管。教师通过微信、QQ、家长会等途径经常性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向家长推送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资料与音视频,帮助其加强理论学习,转变其思想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能主动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促进良好家庭学习环境,实现乡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如留守儿童家长每周可以在学校与学生进行在线视频,说一说自己因为没有学历在务工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将来成为栋梁之才,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也可以说说学生在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分享自已的喜怒哀乐。这样学生与家长融为一体,家长就积极支持和配合,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转化学生厌学。
        3.创新方法,因材施教
        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是转变乡村小学生厌学的重要途径。学校与时俱进,结合实际,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学习总结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引入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明确信息应用的切入点、呈现方向、资源支持等方面信息,这样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空间和自我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功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以生为本,规范科学
        转化厌学生的方法、形式、种类等有所不同,但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厌学生服务,都是成功转化,因此,开展活动中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结合,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其次,加强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并秉持立德树人,创新探索意识,学生能在和谐的课堂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性轨道,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积极性提高,厌学现象就消失了。
        结束语:乡村小学生厌学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本文以精准找出厌学原因,精准措施,家校共管,关爱学生,创新方法,因材施教,以生为本,规范科学等进行浅析且提出解决对策。文中通过解析学生厌学的影响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良好的学校学习氛围中、家校联合教育氛围中产生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针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引导,使乡村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徐艳南.浅谈小学厌学生转化的教师指导(J.教学与管理.2018(11):230
[2]王志才.乡土文化视域下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探究I.大众文艺,
2019(17:250-251.
[3] 徐冰.小学厌学生转化教学途径探究1.才智,2019-08
[4]白洁,2008—2018年我国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Ⅲ.林区教学,2019(06):11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