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军校:以军养德的幸福体验——浅谈德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张雪晶
[导读] 在落实“立德树人”办学目标,提升学生优良品格实践中

        张雪晶
        哈尔滨市育红小学校  
在落实“立德树人”办学目标,提升学生优良品格实践中,育红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军地建设和少先队组织建设为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国防教育载体,创建少年军事实践基地,通过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军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队员。
一、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整合学校文化德育资源
育红小学努力实践与思考,让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在学子血液里流淌,稳固了队员的红色根脉。
        (一)挖掘红色历史,彰显学校文化价值:每所学校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挖掘其红色的根基,努力让学校的光荣传统在新一代学生中生根发芽,焕发生机。哈尔滨市育红小学于1949年始建于重庆歌乐。为安置军人子女入学,育才小学建校,随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史称哈军工)的组建,部队迁至哈尔滨,子女随迁,学校易名为建军小学。后期学校交由地方,学区不断扩大,师资和生源扩充,学校易名为育红小学。曾经的光荣历程和发展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军旅办学特色。
        (二)传承红色精神,彰显学校文化张力:学校把握好“五个传承”:传承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甘于奉献的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红色基因展现在学校每一个角落,浸润到每一位育红人心中。按照习总书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总体要求,学校将特色定位于“红色文化育人”,弘扬“育红精神”,薪火相传“六红精神”:红船精神、红梅精神、红日精神、红旗精神、红星精神、红烛精神。开展“五育”教育:红色基因育人,军旅文化育志,军事科技育才,中华读书育魂,核心素养育德。
        (三)知名校友资源,彰显学校文化厚重:学校70年历程中,培养了大量的卓越校友,在军事、国防、航天科技、医学、教育等领域为祖国立下不朽的功勋,其中包为民院士、方滨兴院士、慈林林将军等校友荣归,走上“校友讲堂”,将哈军工“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通过筹建“两弹一星”国防教育展馆,呈现广大校友的崇军报国的榜样力量,根植爱国情怀。
资源丰厚,彰显家园情脉,育红小学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二、弘扬爱国精神,推进国防教育校本化的开发
新时期,学校做好顶层设计,给予学生精神丰富、意义丰盈的教育,搭建育人框架,推进国防教育体系现代化、系统化、科学化。


        (一)以军养德 完善管理育人体系
学校发挥少先队育人阵地作用,构建具有“军事化风格”的自主管理体系,以“自主导行”为主线,实施“5x10”计划,学生以“集赞卡”为自我评价引擎,让同学、家长、老师为自己进步与成长点赞,5年形成50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五自”,即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心态自信、品行自爱、为人自强。
建立“三校中队”评比制度,周评选“三校”中队,即“一星少校、二星中校、三星上校”,月评选“大校中队”,学期末评“将军中队”。
(二)以军启智  搭建课程育人框架
为大力开拓智育教育领域,学校以课程育人,建构了“红娃”课程体系,思路概括为“1236”,即指向一个目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基于两个策略“以多元建设、特色发展为策略”;整合三个维度“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依托六种文化“军旅文化、传统文化、体验文化、艺体文化、评价文化、国际文化”全面统整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研学课程,引领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用“课程教与学”。
学校确立了校本课程的主题——“依托军旅,弘扬传统,健康成长”。课程内容设立四个分支,一是传统文化系列、二是军事天地系列、三是艺体素养系列、四是科技创新系列。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国学、快板、泥人、书法、军事百科、军事体育、军事文艺、篮球、足球、马球、鼓号、合唱、舞蹈、琵琶、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等50门课程。同时将学校研学课程、行走课程、节日课程、仪式课程、实践课程等与四个系列紧密结合。
        (三)以军修身  丰富活动育人载体
通过开展“军旅节”活动,每学期开展“红色之旅”活动,每月开展“我是一个兵”集体军训活动,每日大课间时间,学校分学年,分时间段练习军事课间操,每个课间,学生在操场上开展战斗竞技游戏。军旅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从脆弱走向勇敢,让学生人格更加健全,让校园充满生机。
(四)以军正心  优化环境育人氛围
        显性环境,身临其境:学校结合学校红色文化和军旅特色,打造了纵横交替“五厅四路三廊三馆三台”。学生以英雄、伟人为榜样,用崇高伟大的理想引领自身前行。隐性环境,润物无声:通过《育苑红枫》《家校联系手册》《育红讲堂》《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面向社会,外塑形象。

三、推进队伍建设,呼唤师生共同成长的内需力
        (一)模块、放射、线条式管理,激励学生自主发展:军校实施大队模块式驱动、中队放射式发展、区队线条式管理的学生三级管理,保障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梯队建设,促进教师携进发展:大雁团队、学科团队、教师梯队的“三队”建设促进了育红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项目式研究,萃取教师教育智慧:以“项目式研究”为手段,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在体验实践中集结领导和教师的智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