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段普通跳绳技巧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俞大明
[导读] 跳绳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俞大明
        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跳绳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跳绳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协调性、平衡感、节奏感等素质及耐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开展跳绳运动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耐力;跳绳技巧;并脚跳;徒手跳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体育课的地位得到了凸显,在中考中越来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阶段作为体育教育的启蒙时期,也是小学生良好体育习惯和体育行为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承担着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和体育技能打基础的责任。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关注。跳绳运动作为最基本的体育运动之一,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一、跳绳运动对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的意义
        跳绳技巧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反应能力、耐力以及协调能力的发展和锻炼。同时,跳绳也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更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它还具有不受时间限制和地点限制的运动特点,并且简单易学。对培养小学生坚韧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就目前的小学体育跳绳技巧的培养现状来看,学生对跳绳技能的掌握却不容乐观,并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主开展这项运动,教师很少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甚至有一些教师认为跳绳只要有一根绳子学生就可以开展运动,没必要进行指导和教育。当然,除了这些问题之外还有其它影响小学生体育跳绳技巧教学的因素,具体如以下几点:
        二、跳绳技巧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跳绳技能教学的时候没有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也没有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有些教师认为跳绳是一项很简单的运动,只要有运动器材学生就可以自行完成。
        首先,在跳绳教学中,很多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教师亲自示范和引导,并且对于团队类的跳大绳项目需要进行分组,这样才能保障跳绳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有一些教师认识到了跳绳技能的培养对小学生跳绳技能提升的重要性,但是却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往往都是在课前讲述很多理论知识,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和实际运动的时间比较少。
        其次,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体育运动项目又比较多,跳绳只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在培养小学生跳绳技巧的时候缺乏足够的时间,一般都是由教师做示范、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及时的发现学生在跳绳技巧方面的不足,从而导致跳绳技巧的教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现阶段小学体育跳绳技巧的培养中还要很多问题,但是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跳绳技巧,首选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的跳绳技巧得到培养。
        三、具体实施策略
        1.在跳绳开始之前做好准备活动和相关的指导
        跳绳这项运动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锻炼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也锻炼了学生的耐力和反应能力,使学生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相关的跳绳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锻炼,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运动状态。比如在活动开始之前、活动的过程中、手腕的运动方式、起跳、以及在弹跳中的身体平衡等等,使学生在运动开始之前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事先做好准备和热身,从而使学生快速的进入运动状态。


        当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之后,就可以在实际运动中对这些动作进行实践和练习,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掌握技能之后对跳绳运动起到积极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跳绳的积极性。因此,在跳绳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运动前的讲解和动作的指导,并且做好热身运动等等,以此来促进学生跳绳技巧的培养,使学生的跳绳能力得到锻炼。
2.对学生的跳绳动作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
        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跳绳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别设置了掌握并脚跳和徒手转动手腕画圆形以及徒手跳和摇组合,还有单手握绳和双手握绳等训练,在授课过程中要双眼直视前方,也叮嘱了学生不要用脚掌落地或者脚后跟落地,要注意使用前脚掌落地,避免后脚跟或者脚掌落地出现身体震动导致器官和关节损伤的危险。
        同时,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有节奏的顺畅呼吸,因此来保持运动时对氧气的大量需求,使心肺功能的供养能够跟上,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胳膊的大臂要紧贴身体的练习,上臂保持水平的状态,主要用力是手腕和握力,两个胳膊肘稍微往外伸屈,以此来保障在跳绳的时候生字可以和地面有接触,这样既可以省去一些力气,又能锻炼学生的弹跳力。
        通过这样连续进行几次训练学生就可以掌握跳绳的方式和动作,再加上小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有由衷的热爱,所以当他们掌握了跳绳技巧之后就会更加喜爱跳绳运动,从而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教学效果。
        3.及时纠正运动中存在的不足
        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跳绳技巧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带、帮、传的教学方式,让跳绳技能优秀的同学带动那些跳绳技能较差的同学,从而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进而使班级内的每一位同学的跳绳技巧都能得到培养。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中有一到两个跳绳技能优秀的同学,然后小组内成员跳绳技巧的培养就由这两位同学负责,或者也可以让这两位同学当小组组长。然后在具体运动的过程中,组长要做好对组内成员的指导,对那些技能掌握不全面、不能够灵活运用技能的同学组长要耐心的进行指导。这样就可以弥补教师无法顾忌到每一个学生的缺陷。
        当然,在小组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些奖励,这样既可以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的跳绳技巧都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技巧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尽职尽责,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尽管班级内的学生较多,或许我们无暇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采用好学生带差学生的方式开展教学,也可以对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以此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跳绳技能。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言辞态度,对学生耐心的进行引导和讲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较小,再加上体育课程本身的性质,因此在体育课上很多小学生爱玩、爱闹属于常见现象,所以体育教师在在教学中要以引导的态度进行教学,切忌使用严厉、批评的话语来组织教学纪律,以免打消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小学体育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不断学习,只有自身不断的成长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才能符合现代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体育跳绳技能培养的教学。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跳绳技巧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跳绳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耐力、毅力等多个方面,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跳绳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更要采用积极的、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小学生在提高跳绳技巧的同时,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静.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激励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
[2]孙兴山.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
[3]林金鹏.分析激励教学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