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谢和波
[导读]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底线任务

        谢和波
        (常宁市委党校,湖南常宁  421500)
        【摘要】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底线任务,是习总书记花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本文以常宁市为例,论述了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常宁市脱贫攻坚成就巨大:从脱贫摘帽情况看,绝对贫困现象在常宁全部消灭;从生产生活条件看,常宁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变;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看,党和政府赢得了常宁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从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看,常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前所未有;从衡阳和常宁两级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看,常宁市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常宁市脱贫攻坚还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加强领导是保障;精准到位是关键;加大投入是保证;各方参与是条件。
        【关键词】脱贫  扶贫  成就  经验
        一、常宁市脱贫攻坚的成就
        1.从脱贫摘帽情况看,绝对贫困现象在常宁全部消灭。2014年,常宁市有省级贫困村4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户数15060户、总人数47643人。到2020年底,经国家级第三方机构检查评估,全市46个省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原来没有脱贫的人口全部脱贫。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已普遍做到,住房、就学、就医、安全饮用水有保障。全部实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绝对贫困现象在常宁全部消灭,中华民族历史上长期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在常宁一去不复返了。
        2.从生产生活条件看,常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变。通过扶贫攻坚,常宁市贫困乡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普遍改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向天蓝地绿水净的方向发展。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些贫困村如平安村、石山村、毘帽峰村喋变为美丽乡村,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变。
        3.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看,常宁市委市政府赢得了常宁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通过扶贫攻坚,各党政机关包村扶贫,选派得力的干部驻村扶贫,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结对扶贫,常宁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到实情,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日夜奔波,无私奉献,践行初心,砥砺前行,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常宁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尤其是赢得了贫困户的衷心拥护,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4.从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看,常宁易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史无前例。易地搬迁资金投入巨大,在脱贫攻坚战中,被干部群众称为头号工程,2014年以来常宁市共建成易迁集中安置项目112个,安置住房2306套,已完成2311户、7896人贫困对象的易迁任务,易迁人口全部成功脱了贫,“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在常宁得到了彻底解决。从曲潭街道金塘安置点看,每户最多出1万元就能分到住房,易迁户从乡里人变为城里人,极大地提升了获得感、安全感,提升了幸福指数。
        5.从地级衡阳市和县级常宁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看,常宁市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塔山瑶族乡既是衡阳市也是常宁市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通过扶贫攻坚,塔山乡2018年脱贫,瑶族同胞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载歌载舞感恩党和政府,2020年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常宁民族团结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常宁市脱贫攻坚的经验
        (一)加强领导是常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
        一是上级领导坚强有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并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习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发出“精准扶贫”的进军令,2015年11月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同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紧接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办委紧锣密鼓地出台各项配套的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这些政策、文件、规划、方案,明确了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目标要求、工作机制、政策举措,并规划部署了一大批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项目。湖南省委省政府、衡阳市委市政府也及时跟进,狠抓落实。党中央、湖南省委和衡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为常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常宁市领导有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常宁市完善了组织机构,出台了政策文件,整合了全市力量,领导干部带头深入扶贫主战场,对省定贫困村派出46支驻村帮扶工作队日夜驻村,常宁全体干部攀穷亲,对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三是基层组织战斗力强。常宁市抓党建促脱贫,把基层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第一工程,加强乡村和行业扶贫单位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村组党员干部的作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保证了各项扶贫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精准到位是常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成为扶贫工作的总基调和主旋律。常宁按上级要求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围绕“扶持谁”“怎样扶”“如何退”等问题,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一是精准识别。围绕“扶持谁”,常宁开展史上最严的精准识别,找准靶心。二是精准帮扶。围绕“怎么扶”,常宁因乡镇因村因户分类施策,坚持几级书记抓扶贫,帮助贫困村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帮助贫困户出点子,通过在产业、就业创业、教育、卫生健康、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社保等方面的扶贫措施,集中力量攻克贫困堡垒。三是精准脱贫。围绕“如何退”,常宁坚持原则,对符合脱贫条件的贫困户严格按标准按程序如期脱贫。同时,对贫困户中的五保老人、孤儿、重病重残对象、边缘户,落实社保兜底政策,健全长效机制以防止返贫。
        (三)加大投入是常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证
        一是争取上级投入。常宁大力争取国、省、市扶贫资金,增强扶贫的财力保障。二是整合上级资金。按照中央精神,常宁将中央、省市财政及上级部门支持的资金进行整合,变多头管理为财政统管,变分散使用为集中分配使用,形成合力。三是加大市乡投入。常宁市乡两级财政挖掘潜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常宁市本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2017年为4亿元,2018年为2亿元,2019年、2020年每年不少于1亿元,合计8亿元。各扶贫后盾单位、乡镇街道也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四是加大融资力度。常宁市委、市政府协调农商行发放小额信贷,完善四方统贷,发展扶贫产业;加大银行融资力度,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缺口。
        (四)各方参与是常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条件
        一是常宁市政府全面主导扶贫事业。在常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常宁市政府把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摘帽作为常宁市“十三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将脱贫攻坚摆在首位,作为中心任务抓,层层安排部署,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扶贫干部身上,党委政府在扶贫工作上真正做到了“全面主导、协调各方”的作用。二是社会全面助力扶贫攻坚。常宁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扶贫工作,企业结对帮扶全市46个省级贫困村,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创造了石山、金塘等全省有名的脱贫样本。三是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打赢常宁脱贫攻坚战,除国家、社会和市场的支持外,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常宁市贫困乡村干部群众自己。因此,常宁市加强引导,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并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广大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赢得了常宁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韩俊,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问题的分析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6,0(8):4-11.
2.曾维伦,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J].《红旗文稿》2018,0(6):6-7.
3.粱洪,学习领会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平凉市崆峒区脱贫攻坚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9,0(9):5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