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蒋芝英
[导读] 从新课标中知道,当今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蒋芝英
        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中心小学 322102
        摘要:从新课标中知道,当今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小学生的想像力。因此,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现今各地区小学教师都非常重视对作文教学方法的掌握与改革。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展策略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困境
        1、学生写作兴趣不足
        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动力,在心理学中也提到过写作所依赖的持续动力便是写作兴趣。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缺少写作兴趣。在和学生的谈话调查中,聊到写作的内容时,学生流露出一种不爱写和没意思的态度。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对于写作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写作存在较大难度,没有内容可写,无话可说;部分学生表示对作文题目不感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指出教师讲课内容枯燥,提不起兴趣,希望能够拥有一个趣味性课堂。
        2、缺少素材积累
        素材积累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缺少充足的素材积累,学生写作时便没有内容可写。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到过,写作主要是以日常积累为主,不仅文学家和作家通过该种方式创作,中小学生也应该如此。因此,帮助小学生扩展素材积累是提升其写作质量的有效措施。小学作文创作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但通过观察现实生活能够发现,学生日常活动范围十分有限,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即便有一定的课余时间,也是游走于各个辅导班中,缺少时间和机会与社会以及自然接触。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导致作文内容十分平淡,文章写作中也无法合理描写各种细节,使文章内容过于空洞。人们主要通过视觉来获得相关知识,观察是独立性认知方式,而学生通过观察积累素材的次数相对较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不懂得如何进行观察。即便学生日常生活内容十分丰富,也无法将其应用到写作当中,这也是学生观察水平不足所导致的。因为学生对于部分经常接触的人及物观察不足,导致在作文写作中无法“以我手写我心”。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开展策略
        1、布置观察日记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布置观察日记,即让学生自己栽种一种植物,并让学生每天观察记录这些植物的生长状态。学生自己种下植物,就会细心呵护,并对植物的成长过程产生浓厚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能驱使学生完成观察日记,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写观察日记”时,就在课堂中为学生布置了写观察日记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说:“老师今天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大家回家之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商量一下,种植一种小植物,可以种植水仙花,也可以种蒜苗,还可以发黄豆芽。

在你们种下植物时,写下一篇种植日记,之后每天观察一下你们种植的小植物,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在为学生布置了这个任务之后,学生回到家里便自己选择了种植的植物。由于许多学生在之前并没有种植植物的经验,所以大家在开始种植之后对植物的生长非常好奇也非常期待,几乎每天都去看一看。经过几天时间之后,当学生看到水仙花的种子滋生出了小芽和根时,便兴奋地在观察日记上记录下了这一幕:“今天是我种下水仙的第四天,我发现水仙上面长出了一点绿色的小芽,水仙球下面还伸出了许多短短的白色的东西。我问了妈妈才知道,这原来是水仙的根。真是太稀奇了!”在学生种植下植物之后,学生写观察日记的频率也加快了。写作的积极性也提升了。
        2、拓展阅读层面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不计其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到大量的精彩同句,积累作文素材与语言素材,还可以领悟作品的丰富情感及表达技巧,并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情感与技巧印刻在大脑中,使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本领”,使自己面对写作时能落笔有神、文如泉涌。
        例如,《草原》这篇课文,语言极具美感,修辞手法丰富,如将草原上的羊群描写成绿毯上的白色大花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段朗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这篇文章中最让自己喜欢的句子是哪些,说说为什么,这能让学生对“好句”的理解更深刻。遇到一些特点突出的句子时,还可以安排仿写,仿写句子比仿写文章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操作起来更灵活,能让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在点滴之中获得提高,使学生的作文更加丰满。
        3、鼓励小组合作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尊重学生内心对写作主题所产生的一系列想法,鼓励其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围绕写作内容进行充分的交流,分享自己对题目的独特见解以及写作思路,并互相学习彼此优秀的写作手法与新颖的素材,以此开拓思维,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最后,在小组中互相批改成员的作文,在评价中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写作素养。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乌鸦还有哪些方式可以成功喝到水?并将其写成一段小故事。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为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鼓励其在小组中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们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在讨论结束后,学生们开始动笔写下自己的认为的乌鸦喝水方法,并在完成之后在小组中进行评价,相互指出方案的可行性并检查文字与标点的正确性。这时,有一个学生写到乌鸦将瓶子放倒来喝水,小组成员阅读分析后,认为瓶子放倒后高出水面的水会流到沙子里,而在瓶子里的水仍然出不来,因此乌鸦没办法喝到水,帮助这位学生找到了逻辑上的错误。在小组成员的评价中,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小练笔进行了再次改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也获得了提升,对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建立写作自信心,为其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以激发学生写作灵感,产生写作兴趣,在写作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景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J].中外交流,2017,(33):178-179.
[2]邓波.小学语文习作系统浅析[J].中外交流,2017,(26):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