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学萍
广东省阳春市三叶学校 529632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加快,使人们受到不同种类文化的冲击,在此大背景下,更能凸显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的作用和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怎样有效的挖掘出教材中的文化底蕴,是素质教育和新时代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策略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无一字眼不在凸显中华儿女民族精神的追求。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加快,使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与世界观都受到较大的冲击,一方面表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最大程度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源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受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使得社会中不同种类的信息及思想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产生了冲击,甚至一些享乐主义也被加大吹捧,在此种氛围的影响,如果不能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树立起正确且合理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无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序传承。所以必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感,加大对其的传统文化教育力度。
一、传统文化的渗透价值
(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学,不但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还能为其学好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通过对汉字的学习,能够有效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识字方面的教学。
(二)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主要就是为了要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来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1]。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我国出现了多位爱国诗人,并且也留下了较多流传于人世的优秀作品,以供学生学习,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影响,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生活,融入经典
我们所学习的文化,并不是不存在实质载体,也并不是只体现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而是体现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时,要立足于学科基础,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敢于突破课堂教学的束缚,让学生能够从深层次的角度上来感悟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例如,在国家传统节日端午节当天,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于该节日的传统习俗,讲述出与端午节有关的人物事迹,并让学生通过手抄报或者故事会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特点,举办一些他们所熟知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例如,猜灯谜、对对联等。此方式不能能够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此外,还能让学生掌握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技巧[2]。
还可以结合清明节日,来组织学生对革命烈士进行扫墓,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一些与清明节有关习俗有关的资料,整理一些能够描述清明节的词语,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以朗读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传统文化在现实节日里的内涵。
(二)增强学习传统文化氛围
要想将中华民族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就需要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教材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及时发现生活中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细节,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的利用,如,多媒体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方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特点来为学生创设出真实且形象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能够置身其中,这样能够很好的提高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强化对古典文化的学习体验,从而让传统文化能够在小学生这一代人身上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扬。
(三)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掌握一切技能的基础,是学习知识的强大动力。对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培养并增强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更需要语文教师的提前备课,确保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然后才算具备引导学生的资格。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为其创设出更加优质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例如,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开展“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进行提前的教学备课,准备完善的教学课件,然后让学生对“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词进行认读,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水平对其中词语的基本含义进行初步的解读,最后在向同学们讲授该词语真正的文化含义[3]。如,在学习“源远流长”的词语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出此词语的出处,即《海州刺史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然后在向学生拓展该首诗中大概讲解的内容,并详细的讲解出“源远流长”的具体含义,或者对该词语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造句,这个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该词语的具体含义,同时还能让其掌握词语的具体运用技巧。
(四)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学习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此方式不仅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量,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承担起传承文化知识的使命。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满足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下,让学生利用阅读课堂的时间来进行经典作品的阅读,可以让学生通过板报或者读书交流会的方式进行,以更好的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含义的理解。
结论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特点,精心挑选出符合学生文化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式,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瑞霞.刍议创新观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方法[J].学周刊,2021,(2):127-128.
[2]王粟.用传统文化点亮孩子心灵 ——小学阶段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实践[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1):102-103.
[3]田雅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