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华洁
钱塘新区江湾幼儿园 310000
摘要:追逐打闹游戏作为幼儿自发开展的游戏之一,对幼儿的身体动能、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有较好的发展作用,而教师往往因为追逐打闹游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忽略了对追逐打闹游戏的认知和指导。但是追逐打闹游戏恰恰可以成为大班幼儿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演习、小组交流、借助媒体经验、以大带小的实践应用、随机教育等策略和方式提升大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追逐打闹游戏 自我保护
一、大班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的现状
追逐打闹游戏是指幼儿与同伴之间自发产生的、愉快的、无外在目的的,以打、逃跑、追逐、拉扯、碰撞等动作为主要内容,并经常伴有吵闹声和笑声的、较激烈的身体动作游戏。该活动的特点是游戏时间短、愉快、角色模仿、肢体接触,并存在在男女性别的行为差异,包括男孩的参与度高于女孩。自发组织起追逐打闹游戏,并以幼儿主动结束为主,结束的方式有非攻击性结束和攻击性结束两种。
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追逐打闹游戏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教师对追逐打闹游戏的认知上不足,常以忽略和制止的态度;(2)教师较少对追逐打闹游戏进行指导。在认知上,因为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的特征是伴随着奔跑、拉扯、尖叫、碰撞等“危险”动作。这些动作在老师眼里都被看成了安全隐患。教师认为幼儿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追逐游戏很容易变成攻击性行为。教师出于对班级管理和安全因素的考虑,会及时制止喊停,以此终结了幼儿的自主游戏。在教师指导上,追逐打闹游戏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一种,是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的。教师需要从幼儿的游戏状态中分析幼儿的游戏水平,游戏价值点,适时、适度地给予针对化指导。而现实中不少教师忽略了幼儿追逐游戏,缺少对游戏的指导。而其实追逐打闹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动能、社会性、规则意识、情感体验上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以此给予更好的针对性指导。
二、追逐打闹游戏中“安全隐患”中的教育契机
教师对幼儿追逐打闹游戏认识和指导上的不足都是考虑了幼儿的“安全”因素。追逐打闹游戏不是攻击性行为但是也不免因为游戏的行进、游戏强度的改变而转化成攻击性行为,这是教师最为关心的,从而忽略了追逐打闹游戏“安全隐患”中存在的教育契机。
(一)自我保护能力——受伤了怎么办
案例一:摔倒后的不知所措
户外自由活动时间,珂珂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玩“你追我赶”的游戏。珂珂开心被追着,时不时还回头看看小朋友追到哪里了。一个不小心,被绊倒了,摔了一跤,膝盖有点磕破了。珂珂看到破皮的膝盖,待在原地,想哭但强忍住了。而其他小朋友则是继续自己的游戏,去追赶其他孩子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没有很好的应急安全知识,当出现安全问题时,不知道怎么自己处理。而其他幼儿也没有能够及时关注到同伴的“身体状态”,没有对同伴进行及时的安全事故处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安全知识都不够。而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开展相关的“自我保护”能力的活动。
(二)防患于未然——争执了怎么办
案例二:争执后的“攻击性行为”
豆豆和沐沐正在玩射击的游戏。沐沐因为比较高大,被豆豆主动地当成了强大的敌方,豆豆成为特种兵与沐沐开始追逐打闹游戏。豆豆追上并拉住沐沐,沐沐不甘心被抓到,并大声说:“放手!”但是豆豆不肯放手,沐沐露出不开心的神色,然后很用力地甩开豆豆,不小心打到了豆豆。豆豆下意识地还手,眼看一场游戏转化的战争就开始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游戏行为中难免会发生争执,而一旦没有外界的介入很容易转化成攻击性行为。从幼儿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幼儿还不太会用语言去表达、协商与同伴的不愉快的游戏行为;从幼儿的游戏上看,幼儿还没有建立好游戏的度,不能很好判断行为产生的后果。如何面对游戏中的争执,如何确立游戏的度和底线,是教师需要指导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另一个方面。
(三)自我保护意识——怎么保护自己
案例三:网络媒体经验下的“危险”角色扮演
童童和鹏鹏特别喜欢吃鸡游戏,而玩吃鸡游戏的追逐打闹游戏成为了他们两个户外自由活动时间的主要活动。他们又在开始切磋武艺,嘴巴里还念念有词:“跳伞,前进吧,待会儿不要落地成盒了!”在这个游戏中,两个人有较多的身体接触。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网络游戏的影响下,幼儿很容易去模仿网络游戏媒体的行为而在这个角色扮演中,游戏中的“打斗”情节很容易引发幼儿之间的肢体接触,从而进一步转化成攻击性行为,或者是幼儿之间产生碰撞、摩擦等出现安全问题。教师应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出发,让幼儿认识到在游戏中“如何保护自己”和如何掌握游戏的尺寸。
三、追逐打闹游戏为契机提升大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策略
根据追逐打闹游戏中存在的可以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契机,教师从认知上、行为上、心理等方面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主要包括通过实践演习,丰富幼儿的安全应急知识;通过小组分享,让幼儿讨论交流自己在游戏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有了一定自我保护方法的基础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创编安全儿歌。
(一)实践演习,丰富安全应急知识
为了应对幼儿的安全事故问题,丰富幼儿的安全应急知识,可以通过实践演习的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根据幼儿的认知和年龄水平,常用的安全应急安全知识可以包括如下:
一是撞到硬物,身体碰撞部位肿起来,并呈现青色、紫色等颜色,伴有一定的疼痛,那就赶紧通知就近的教师陪同幼儿去医务室,寻找冰块冰敷;二是摔跤、磕碰,导致皮肤划出大口子,血流不止就要赶紧通知就近的教师处理伤口先消毒,可水冲或者涂抹消毒液,小伤口可用创口贴;三是皮肤破皮、划破,或有血流出来有大量的血流出来就赶紧通知就近的教师,寻找纸巾或手帕等按压流血部位,等待老师来处理。
(二)小组分享,团讨交流游戏心得
在有了一定的安全应急知识后,向幼儿抛出“如何在追逐打闹游戏中不受伤”的问题,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思考自己的自我保护,激发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的元认知。通过小组分享和团讨的形式,交流自我保护经验,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梳理。教师预设和根据幼儿的回答将自我保护意识体现如下:
环境上一是场地湿慢慢走;二是不在有尖锐物品周围追逐打闹;三是不在人很多的地方奔跑;四是在奔跑时注意周边的环境,不去危险的地方。
争执时一是不能有攻击性行为,打人了要说对不起,被打了要告诉老师;二是两个人不能协商的时候,请其他人的帮助;三是尽量使用文明用语,尝试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如做错事后,急忙道歉。最后有人受伤时要急忙通知老师。
(三)借助多媒体,学会媒体中的保护方法
虽然有了对自我保护的一定认知和经验,但是媒体经验模仿所带来的愉快体验仍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可以反借多媒体本身,让幼儿在学习和体验多媒体中演员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图文并茂,安全儿歌记心中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和大班幼儿一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创作。可以在日常各方面巩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排队安全儿歌举例:小朋友,来排队,一个跟着一个走。慢慢走不着急,大家不推也不挤。小手扶好小栏杆,一个一个走下去。摔跤了,不要慌,老师同学来帮忙。肿块冰敷马上好,开开心心没事啦。
(五)以大带小,实践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能力
教师需要创设更多幼儿实践自我保护的机会,除了一日活动还可以通过混龄以大带小的形式丰富幼儿自我保护的实践。让能力较好的大班幼儿主动去关注幼儿园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在照顾小班幼儿的过程中,实践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锻炼关心照顾他人的责任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案例:弟弟,慢慢走
幼儿园大区域开展了“以大带小”的活动,淘淘牢记老师说的话,要好好照顾弟弟,提醒弟弟玩区域时注意身边的安全。这不,淘淘带着弟弟走楼梯,牢牢拉着弟弟的手,还不停地说:“弟弟,走慢点,哥哥带你一起走。走的时候眼睛要看好,不要摔跤了。”
(六)随机教育,时刻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
在追逐打闹游戏当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在与个体的互动中丰富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激发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以此杜绝幼儿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这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游戏行进情况,及时留意幼儿的游戏状态,以此开展合适的随机教育。
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特别喜欢玩游戏,但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追逐打闹游戏看似是幼儿漫无目的的打闹,但此游戏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分配角色以及游戏玩法,更加考验参与幼儿的交往能力和游戏组织能力。大班幼儿参与追逐打闹游戏源于此年龄阶段的特点需要与兴趣所向。在兴趣游戏种加以干预引导能更有效地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自我保护策略的研究——探寻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认知与行为的安全教育
【3】大班幼儿追逐打闹游戏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