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余钧哲
[导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余钧哲
        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路小学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已在各个中小学课堂如火如荼开展着。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一直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进行了系统的课程改革,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要由传授知识型向主动探究型转变,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及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在对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理念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关键词:语文阅读;探究式学习;教学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也随之改变,传统的讲授式课堂越发扁平无力。人们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为强调学习的过程;从注重学生的单一能力转为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学生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记忆概念及用公式来解题,而是学会类比、归纳、演绎,真正的将知识内化。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正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化单项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既能极大地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又能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增添新的内容和动力。
        二、探究式学习在语文阅读课中应用的内涵
        教与学相辅相成,因此,探究型阅读教学的内涵解释分级为:探究——探
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如此定义:探究是    包含了观察、提问、查阅、分析、调查、评价、交流等在内的多层次活动[1]。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能力,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的一种活动”[2]。安德森指出探究教学的本质为:通过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建构学科要素和认知策略[3]。本研究认为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旨在发展学生探究素养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础,把语文课本及补充阅读材料作为探究对象,创设自由的交流、探索的机会,组织学生解难释疑,最终学以致用的一种语文教学形式。
        三、探究式学习在语文阅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理论支撑
        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烕首次提出了探究教学理论。他先后论述了探究的本质和阶段,以及思维五阶段与教学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和“问题学习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这为探究教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探索式学习”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主体间性”对话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种交流活动,其表现为探究主体的能动性参与行为。当语文教师让学生有机会以参与行为进入文本的艺术世界和感情领域,便会使作家和学生直面对话,倾心交谈,共同走入获得生命奥秘和人生真谛的境界。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秉承这种探究意识,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合理方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
        (二)现实需要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不同种类的文章,接受系统的阅读训练。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互帮互助,开拓思路,提高小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对有效信息的收集、分析并利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这些特点更符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阅读小说时,非探究式学习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讲解小说三要素,然后根据这三要素进一步了解文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解说员的角色。探究式学习则要求老师让学生自主的阅读,经过同学们之间合作协商,将小说中浅显的一些问题弄明白。期间,老师适当的引导和调解,并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度挖掘小说内在的东西。
        总而言之,探究式学习不仅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对当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探究式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也是语文进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正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化单项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模式,它注重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既能极大地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又能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增添新的内容和动力。


        四、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质量是否高、思维活动的质量是否高。一节课中,并非探究的问题越多越好,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燃学生的思维。关键应当看问题的质量和思维活动的质量[7]。同时,探究学习一定要针对学情,制定适切的任务和目标,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冲动,这样才能引发有深度的探究。
        1.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已知和未知联结点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使学生展开积极主动地学习活动[8]。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批判性学习的过程。问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来,但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9],使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当问题出现,学生可能需要查阅必要的资料,咨询教师,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证据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其结果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的同时,对问题中蕴含的内容也有了新的理解,构建了新知识,这是对学生已知的突破。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学生体验到了亲身参与新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问题解决活动中,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充分,学习活动能真正地使学生的经验世界联系起来,而不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框架和思路来生成联结。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阅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阅读中已知和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在积极情感的帮助下自主能动地去阅读。
        2.引导学生在课文内容和与学习兴趣的的相关点探究
        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阅读教学,应该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任何外在的、强制性的或是功利性的读,或许能达成获得信息、掌握知识等功效,但它难以在阅读中实现学生心智的启迪和感悟的诱发。在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能否有效进行,首先取决于学生对课文阅读内容的探究兴趣。这种探究兴趣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在课文内容和学习兴趣的相关点上精心设计,诱发学生课堂阅读的探究兴趣[10],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深度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然而然地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和创造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指导者和协调者。
        3.引导学生在阅读争论的焦点上探究
        同一阅读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大胆求异、质疑、批判的意识和品质,是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前提。阅读的过程,是与作者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积极引导,努力使阅读争论成为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让学生敢于去怀疑,不迷信传统和权威。让学生勇于去质疑、去提问、去发言,为学生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并为学生提供争论后及时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鼓励学生求异,在阅读中争论,在争论中得到收获。
        
        

        参考文献
        [1]任长松.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支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J].山东教育科研.1999(12):3-5+12.
        [2]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363.
        [3]安德森.教育大百科全书: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3.
        [4]邹红军、柳海民.杜威的“探究认识论”与探究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8(5):56-70.
        [5]秦和平.“探究学习”之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05(11).
        [6]张亚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22-28+160.
        [7]听课、评课应当关注的六个关键点[J].教学与管理.2019(7):36-37.
        [8]黄少苑.探究学习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6):43-44.
        [9]章其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学习[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5):42-44.
        [10]陶雪杉.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探究兴趣[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8):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