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车樱
[导读] 在小学阶段几乎每一道题型都会应用到计算,而计算教学也是小学数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车樱
        江苏省溧阳市绸缪小学,江苏 溧阳 213324
        摘要:在小学阶段几乎每一道题型都会应用到计算,而计算教学也是小学数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计算教学的特点十分严格,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还要能根据数据特点恰当地应用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使计算过程更合理、灵活。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计算内容中的法则和公式,而且也要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传统的教学和练习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计算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前言:数学计算几乎贯穿于一个学生的全部学习时间,而小学阶段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计算教学也更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让学生自愿的加入到计算的学习和练习之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计算。通过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突破。
        一、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输出为主。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入,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的能力和欲望。计算教学相对于其它内容比较枯燥,学生需要计算大量的题型,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年级学习分数的除法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如何计算分数的除法?有些学生说把分数变成小数再进行计算。还有一些同学选择把分数变成整数,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分母的公倍数。一些同学也想到运用到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前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而第三种方法就是我们经常用的解题思路。由此可见,通过学生们的思考,他们也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综合的评价,首先要鼓励学生思考,但同时也要指出不同方法的不足。通过学生们思考解决问题,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而这对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让学生不断的做题练习,在不断练习过程中吸取经验,在学生做完一定数量的题目之后,他们对题型的判断能力也不断的提升。在这之后,学生也会对计算题目的练习有一定的兴趣,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二、体验算法优化,提升运算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保守,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了兴趣。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已有的教学设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当下热点和教学内容相互联系,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课堂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计算过程中,学生们会做大量的题。这主要是锻炼学生们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但是大量的计算对于学生们来讲也是一个负担,有时候往往起到与目的相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优化计算题目。

在学习初期找出有特点的题型,让学生们进行解答;在新内容讲完之后,再找出之前的题型,让学生们进行计算。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们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们的压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不断复习前一部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在五年级上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超市购物为例。一袋糖果的价钱是9.82元教师需要买三袋,要花多少钱?这样相比于纯粹的计算题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作业的合理以及题目的合理优化对学生们思维兴趣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计算习惯,培育良好运算品质
        很多教师都感觉计算教学十分的困难,是因为教师只能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而真正的运算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而学生的经验积累就是靠着做题来不断的反思总结出来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习惯,在五年级阶段,学生们会学习到小数与小数的乘除法。其实小数之间的运算和整数之间的运算规则大致相同,在小数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前时间自己预习。通过参考资料和网络视频的学习对课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们介绍预习的方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记下来,第二天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有着重的听课内容。在小学阶段如果让学生一节课都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课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们要有明确的听课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们在听完课自己复习的过程中也要对课堂内容加以巩固,对不会的题型及时记录,第二天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请教。预习和复习是数学学习的两大重要阶段,这也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计算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课堂上的一个小知识点的疏忽而造成不会做题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学生要对较难题型进行探索和解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没有好的技巧,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进行练习,因此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结论:计算教学不仅仅使我们意识到的加减乘除,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小的比较,方程的求解都需要运用数学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习的数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不仅是小学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基本策略——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天津教育,2020(19):61-62.
        [2]邱金米.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7):113-114.
        [3]杨丽娟,李美芬.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0):0188-0188.
        [4]王锦华.略论小学数学逻辑结构与学生思维结构的矛盾及其教学过渡[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4):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