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钗慧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第一幼儿园
随着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的推进,主题审议深入到一线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中,审资源和用资源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用于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的一切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为了促进幼儿有益经验的获得。然而在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以集体的智慧对问题进行分析,归因和解决,以主题活动《我想知道的…》为例,说明如下:
一、直击问题:强行、零散、重复
1. 经验——强行植入
儿童现有经验是课程资源收集的第一步,所有课程资源的选择都是在儿童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然而,为了在主题审议中出新出奇,突出园本化,特色化,教师往往根据园所资源或地域资源,反向强行植入,忽略幼儿的现有经验和需求。
2. 资源——零散叠加
在搜集资源的时候,我们容易进入一个盲区,即多多益善。这就导致和主题只要有一点点关系的资源,我们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课程资源,缺乏整体性和条理性,看似资源丰富,活动搞得风风火火,然而,对幼儿来说,只是跑马观花,走到哪算哪,看到哪算哪。
3. 情节——复制黏贴
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特别是地域资源时,我们容易走上清一色的参观之路,参观前没有计划,没有预设目标,参观时没有要求,不管去哪里,所有的过程都是自由参观,拍照留念等套路。老师心中没目标,幼儿只停留在看过,我忘记的层面。
二、跟进步骤:收集、规划、利用
张雪门先生曾指出“各种教材和儿童的活动连合起来,成功了课程”。任何资源如果不能与幼儿的活动相结合,不能成为幼儿感知、操作、体验的有效对象,未能在幼儿已有经验上,发展新经验,就不能称之为课程资源。在园领导的引领和同事们不断地实践中,针对如何开发和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我们做了如下梳理:
(一)两次问答——全面收集资源
1.从经验到资源:幼儿要什么
从幼儿发展的目标出发,以谈话、问卷,观察等方式,找出幼儿现有经验中,与主题相匹配的有哪些;从幼儿经验发展的需要出发,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方面。收集预设幼儿可以做的事情,再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去寻找相应资源。
2.从资源到经验:我们有什么
考虑我们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教材、园所和地域等资源。用儿童发展观的角度,审议这些资源的特性及结合主题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以此来预设可以开展的活动以及需要利用的资源,并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典型表现,去探寻可以发展幼儿的哪些经验。
(二)三个步骤——科学规划资源
1.资料汇总,全盘摸查
教师把问卷、观察、谈话等的内容或发现的问题,以班级为单位,以面向每一位幼儿,保留原始内容为原则,客观、真实地呈现给教研组;把和主题有关的所有教材、园所和地域资源也一并汇总。
2.数据分析,精准把握
教研组经过统计、分类、比较、分析、归因等方式,总结汇总资料和资源,精准把握幼儿普遍的经验和个别问题,辨证思考和讨论,在经验和资源上找到枢纽链接点。
3.综合选择,优胜劣汰
汇总和分析后,需要以行动的思路去规划课程资源,从幼儿喜欢做、能够做、应该做的事情出发,甑选梳理出实际所需的教材、园所资源和地域资源,让资源成为幼儿行动的对象,并在时间、方式等方面,对如何使用资源作出一定的预设。
我们的实践:
资料汇总:我们一共发放了167份调查问卷,回收155份,运用观察,谈话法无数次,我们的孩子在中班下学期学过主题《小鬼显身手》,对职业有初步的探索,然而还有少部分孩子对职业概念不清。
数据分析:经过一系列的科学统计,我们发现医生、警察、老师、农民等职业出现的频率很高,和《完整儿童》教材的内容无限接近,而我们临浦境内,都有这些职业的工作基地。但是我们依然困惑:1.如果把主题《我想知道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医生、农民和警察这三种职业上会不会太狭隘了幼儿对职业的认识;2.如果利用临浦50余种域资源,把相关职业都系统式的上一遍,时间上允许吗?如果是蜻蜓点水式的过一遍?幼儿学到了什么?又能成长多少?
综合选择:以大班幼儿的前期经验、年龄特点为基础,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我们结合《完整儿童》等教材资源,联合家园、社区等地域资源,通过整合、分析,基于孩子的发展和探索,在资源和经验的链接处,找到了枢纽线索:知梦(我想了解的)→寻梦(我想走近的)→励梦(我想成为的),并架构了一级网络。
(三)四种方法——合理利用资源
蒙台梭利曾说过听过,我忘了;看见,我记得;做过,我理解。幼儿只有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的经验才是有效的经验。我们通过线性策划、自主选择、有效实践和游戏再现四种方式,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幼儿活动的系统性、趣味性、挑战性与持续性,增进他们有益经验的获得。
1. 线性策划——理清顺序
资源的安排是按幼儿的发展、课程的推进和经验的积累逐步使用的,它的预设和使用有内在的先后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不是教师想当然今天去种地,明天学松土,随意安排的。
2. 自主选择——满足兴趣
为了不让资源遗漏,我们以撒网式收集。而一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不可能、没办法、也不需要把所有资源都用尽。经过教师按不同方式的分类整合后,让幼儿进行菜单式选择。
3. 有效实践——明确目的
杜威认为,如果幼儿急急忙忙漫不经心地从一事改做另一事,事事都是昙花一现,就丝毫没有生长的积累。为了提高实践的有效性,实践前我们有计划,拟预设目标;实践中我们有任务卡,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探索式地操作;实践后我们有总结,梳理收获和改进。
4. 游戏再现——提升经验
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和幼儿过去的活动联系起来,幼儿就无法深刻理解获得的经验,同理,一种经验获得后,如果能再次运用到游戏中,就会加速幼儿对经验的理解和内化,即从实践到经验,再把经验运用到实践中。
我们的实践:
线性策划:选定了基于幼儿兴趣的课程资源后,我们按幼儿的发展和课程的推进对什么时候使用,使用周期等结合活动开展做了计划预设:知梦(二周时,以教材资源为主)、寻梦(一周时,以地域资源为主)、励梦(一周时,以园所资源为主),以理论——实践——运用的路线,综合利用课程资源,全方位提升幼儿的感知、体验和情感。
自主选择:幼儿的自主选择贯穿整个主题,而最典型的表现在寻梦,即我们的实践周。我们根据教材中农民、医生和警察三个职业,找到了临浦农科所、医院和派出所等地域资源。根据幼儿的兴趣,以系列试选择的方式来选报班级:农匠班、天使班、英雄班。分班前,我们以告家长书的形式争取家长们对我们这次活动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并要求家长们按幼儿兴趣,指导孩子们填写选报单。
有效实践:为最大限度利用好资源,每一次系列式实践前我们都有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预览;以系列式实践“小小农匠梦为例”我们开展了探秘小农匠《走进农科所》、《营救番“薯”》、《“薯”我最勤快》、《“薯”我最棒》等实践,利用了农科所、园部自留地、生活操作室、番薯等资源。每一个实践活动前我们都有告家长书,实践预设和活动流程,幼儿经验准备;每一个实践活动时,我们都设任务卡;每一个实践活动结束我们都有精彩回顾;每一次系列活动结束我们都有书面反思和梳理。
游戏再现:再现就是根据经验再创经验的过程。项目式实践后,幼儿对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憧憬,幼儿园的户外职业游戏区域和自留地成了幼儿实现职业梦想的游戏资源基地,我们用《梦想大行动集章本》的形式,鼓励幼儿多体验。
三、喜获成效:接受、内化、提升
我们通过两问、三步、四法,站在幼儿经验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周围的一切资源,挖掘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基于幼儿经验获得的视域去开发和使用资源,使之室内外、园内外相互补充,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融合,促进幼儿有益经验的接受、内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