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伟1 范静1 姚锦芳2
1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2深圳市平湖外国语学校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高考选科首选物理专业统计的分析,明确了大学专业对首选科目和选科组合的要求和重要性。而后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选科组合,提升选科组合的有效性,更好的助力于学生的人生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选科组合;
2020年初,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有明确规定,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广东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扎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科学指导学生选课选考。
新高考改革的标志性变化就是不分文理科,在目前实施新高考的14个省份中,存在3种选科模式。一种是浙江“7选3”模式,另一种是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的“6选3”模式,最后一种是广东、江苏、河北等8省市的“3+1+2”模式。上海、浙江等城市在高考改革之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弃物理”现象。两省市纷纷发布物理最低保障基数来保障物理科目赋分公正,高校也对招生专业选科要求进行调整,来调节物理选考人数。第三批高考改革省市通过采用“3+1+2”模式,要求考生在物理、历史两个科目中必须选考一门,有效避免了“弃物理”现象再次出现。
在2021年广东高考选科要求首选科目统计(本科)中,首选物理覆盖专业比例达到了97.62%,而历史首选覆盖专业比例只有52.82%。足见首选物理的重要性。
在2021年广东高考12种组合可报考大学专业比例数据中,我们发现首选物理可报考的专业比例在82.27%--96.18%之间,首选历史可报考的专业比例在50.40%--52.31%之间。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从大学专业导向角度出发,是要求有更多的学生掌握物理相关知识,国家基础建设需要更多的物理人才。那么从学生角度出发,我们来看一组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本调查数据来自2020级高一学生期中考试之后网络问卷调查,全年级共880人,有效问卷844份。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全年级共有74.9%的学生准备首选物理,其中物化生所占比例为30.2%。首选历史所占比例为25.1%,其中历政地为10.7%。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初步选科意向与当前主流形势基本吻合。大学专业对于选科组合的限制,新高考改革的政策措施导向对学生的选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首选物理人数所占比例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来物理学科比较难,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二来,选择物理人数过于集中,导致相关专业竞争异常激烈,不利于高考后的大学报考。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做好选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根据兴趣爱好选科
(1)学校开展各类生涯规划课堂,帮助同学们认识自我,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认识。
(2)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增加学生职业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职业体验过程中,认识自我,认知职业。
(3)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利用专业的理论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职业的关联。多个维度挖掘自身的发展优势,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4)借助专业的职业规划系统,综合分析学生的特点,例如:个性特征描述、问题处理方式适合岗位特质等,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有效的建议。
最后学生通过对以上各类信息汇总分析,初步确定自己的选科意向。
二、根据大学专业意向选科
要想做好意向选科,则需要借助大数据的优势,通过职业库、专业库、院校库的分析,了解各种职业、各个学校和专业对选科组合的要求。再借助选科报考工具,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心中的职业愿景、理想院校和专业三合一所对应的选科组合。
(1)按科目组合查专业院校
利用大数据查询自己选定的选科组合能匹配的院校和专业,对该组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按意向院校选科目组合
根据自己选择的意向院校,了解对应院校对选科组合的要求。
(3)按专业选科目组合
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设定一些基本条件,例如地区、类型等,了解对应专业对选科组合的要求。
三、根据自身成绩选科
在高一上学期,学校组织了多次大型考试,通过多次摸底考试,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身成绩情况、知道哪些学科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薄弱的。通过成绩分析系统,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有优势的选科组合。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整合,最终为学生推荐一些最佳的选科组合,供学生参考。待学生家长经过充分的研究后,达成一致的意见,最后确定选科组合。
参考文献:
[1]肖学平,唐兴华.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0):4-6.
[2]李登举.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选科走班与教学管理[J].天津教育,2018(04):16-17.
[3]廖德泉.新高考 新认识 新打算[J].湖南教育(C版),2019(0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