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环境下互动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 钟顺民 卢香兰
[导读] 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钟顺民  卢香兰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五中学
        
        摘要: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移动环境下的即时互动教学,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上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结合自身利用智能手机与教学结合的实际,在对学生利用手机移动学习的调查分析基础上,探索了在教学过程中微课资源的开发、微视频和微信平台的利用等,以期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资源,更好地参与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  智能手机   互动  教学实践
        将手机微信、微视频等资源与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手机进行教学互动、引入高中课堂教学中,成为当代教学在突出特点,成为信息化时代下进行课程学习的一种新模式,教师可即时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微视频等微资源,发挥其便捷,及时性、互动性强等优点,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移动学习设备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主要从高中学生移动设备拥有情况、对移动学习的态度、掌握程度、移动学习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为此,笔者对所任课班级120名使用智能手机的学生对利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对比分析发现:107人熟悉掌握利用手机进行学习的各项操作;88人经常使用手机与同学、老师探讨学习问题;85人能利用移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87人发现好的学习资源会通过手机与同学分享; 109人认为手机平台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91人认为用手机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通过调查分析:基本上大部分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利用手机进行学习的各项操作,在学习探讨、资源分享、小组合作、以及对自身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大部门学生都做了肯定回答。这说明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在学生学习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明显。
         二、移动终端环境下课堂即时互动教学实践
         1、基于手机搜索引擎的互动教学
        合理利用手机手机搜索引擎等移动设备,搜索查询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
        例如,在讲授《货币的本质》这一课内容前,我让学生在通过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搜集一些“商品、货币”相关素材,制定了如下实施步骤:
        (1)搜集商品、货币相关图片;
        (2) 了解货币在产生过程;
        (3)将搜集的相关资料,如视频、课件、文字素材等,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讨论。
         2、基于微视频的互动教学
        微视频使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通过视频直观形象地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与拓展。
        我在讲授《文化生活》关于《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这一课时,我选播了《经典咏流传》中的片段,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全班同学观看完后内心倍感震撼,不少同学开始相互议论。

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相互探讨这一节目所体现的文化知识及对文化的影响。通过讨论,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
        生: 这一节目有利于让我们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与民族性,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生:这一节目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生:这一节目是对优秀传承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非常有教育意义,除了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觉得还包括文化创新,在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上的创新。
        教师点评:同学们都非常用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节目除了传承经典,更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传播。体现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拥有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古老而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也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通过一段微视频,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过程,更能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
         3、基于手机微信平台的互动教学
        在开展教学时,如能够巧妙地结合微信平台,发送视频、图片、文字,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通过探讨形成有价值的资源。如我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课时,我通过微信朋友圈发送了几张同一品牌的手机图片,并标上价格,一个是几年前价格为每个1000元,一个是现在的价格每个600元。然后再提出疑问:为什么同样的手机在不同时间,价格会不相同?再想想还有哪些商品会在不同时间价格不同?学生在朋友圈看到老师发布的问题,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言地回复、讨论。接着我根据学生探讨的结果,结合《经济生活》教材中所学的知识点,总结了影响价格的几个因素: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等,同时回顾所学知识:货币的职能。其他商品如不合时令的蔬菜水果价格很高,而当该类水果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便下降了。这样分析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与升华。接着我马上切入下一话题---价格变动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同时配上两张坐标图,通过坐标图,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分析出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以及对两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情况。
         三、利用“移动微资源”借古喻今,体会文章的内涵
        学生对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进行的阅读的时候,可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在同一频道上,因此难以理解作者的写作要旨,所以教师就要借助“微资源”借古喻今,为学生建立座心灵上沟通的桥梁,使学生离作者写作的情景越来越近,体会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阅读《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些古文并不是像正文那样好理解,好想象,那么充满诗情画意了。教师便会询问学生这些词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态的,学生完全体会不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白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也不明白标题中陈情表是什么意思。可能有些学生从字面意思写的是作者的家境遭遇。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通讯工具,比如播放微电影《新时代二十四孝》中的相关视频或课前布置学生用手机等通讯工具搜集古代有关“孝”的文学常识,感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与作者的思路融汇贯通,这样才能明白作者文章的涵义,在无障碍的阅读中,学生自然能联想出李密在忠孝不能两全下,有对皇帝的忠心,更有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孝心。这无疑是对学生极好的情感教育。
        移动终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微资源”。要树立“微意识”,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提升自己教学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参与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机在给学生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方便和提供有益帮助的同时,也对学生教育带来挑战。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依托手机媒体开展学生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鲁志美;万思志;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政治生活方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2]微课: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N]《教育时报》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