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环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坎门中心小学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 317602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相关的科学现象、原理等方面的内容,还能有效培养小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在教育改革持续开展的过程中,小学科学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同时对其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不仅要借助科学教学向小学生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等,为其日后成为优秀的科研人才打好基础。想要达到此目标,教师就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科学实验目标
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不能随心所欲,而是应当按照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严谨认真的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借助科学实验来帮助其更好的认知和感受相应的科学规律和原理,最终帮助其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应当首先明确相关的科学实验目标,这是确保科学实验效果的前提条件。以《水结冰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如果教师不提前告知小学生本次科学实验的目标,那么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小学生就不知道应当重点观察哪些地方、注意哪些步骤,只会机械的根据实验操作要求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的发展不利。而明确科学实验目标之后,就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学效果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二、激发实验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可以让其将注意力吸引到科学实验上,并且激活其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科学教师根据实验内容设置一个趣味性的导入环节,以此来激发其实验探究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其探究欲望。以《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教师为小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喜欢喝很甜的糖水,他倒了一杯水开始往里面加糖,这勺糖很快就溶化掉,于是小明继续往里边加糖,糖还是很快就溶化了,大家猜一下如果小明继续不断的往水里加糖,那么糖会一直溶化吗?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该探究实验当中,实验教学效果自然更有保障。
三、做好实验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小学生本身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算太高,这就导致其单纯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步骤,很难对整个实验过程,特别是实验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了解。
加之,小学生的科学实验经验相对较少,对于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并不了解,这就导致其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整个实验失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进行实验示范教学。而且在示范教学之时,教师要确保自己的每个操作都是规范且正确的,同时还应注意放慢操作速度,为小学生讲解清楚每个步骤的操作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这样的示范操作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以《简单电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电路方面的知识,对此类实验非常陌生,因此教师应当做好示范教学,示范之时不仅要向小学生仔细介绍各种零部件的名称、作用,还要介绍电路连接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且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电路连接方法,这样才能确保该实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亲手制作实验器材
科学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种类非常多,有些甚至可以直接取材于生活。因此,当实验所需器材欠缺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想办法自主制作实验器材,或者是找一些其它物品来替代教材中要求的实验器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创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能很好的激发其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打好基础条件。以《我们的“过山车”》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实验要求小学生制作一个“过山车”的轨道,教材中的“过山车”轨道是利用带轨道的积木拼接而成的,但是部分小学并没有准备这样的材料来进行此项科学实验,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一下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来制作“过山车”的轨道,并且让其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制作。比如,利用家里废弃的塑料瓶,切开之后拼接一个“过山车”轨道,然后利用一些高低不同的支撑物制造出“过山车”轨道高低起伏的样子。当然,小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种想法,教师可以让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之后,共同将最终方案付诸实施。
五、做好实验指导工作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通常由教师负责操作演示,小学生则是从旁观察,但是也有一部分实验需要小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此时,教师应当做好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工作,为小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确保其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最终获得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之前向小学生仔细介绍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且让小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示范操作。在小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进行现场巡视,发现小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或者是操作步骤不正确等方面的问题时,应当及时对其予以纠正,这样才能确保其实验顺利进行下去。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小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观察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其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实验原理,或者是探究相应的科学规律,进而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明确科学实验目标、做好实验示范教学和指导工作,还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还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发现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提升自己探究或借鉴他人经验等方式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楚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85-186.
[2]张泽敏.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131-132.
[3]王雪婷.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9(0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