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研,让教学精益求精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王芳
[导读] 学校被誉为“知识的摇篮、教育的沃土”,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王芳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伯雍小学 河北 唐山  064100
        学校被誉为“知识的摇篮、教育的沃土”,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是学校工作最根本的首要任务。而要想真正完成这一任务,不仅要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硬件设施、杰出的师资队伍,更要依赖于教师们的教学教研能力,教研是学校工作的第一推动力,所以要求学校要构建全面的、科学的教研组织机构。在学校的教研体系中,校长应作为组织者、引领者,教导处是重要的中枢部门,下属的年级部和学科教研组,是“科研兴校”的具体执行者。学科教研组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们学习理论知识、研讨课例难题、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平台。教师们在组内朝夕相处,一起工作,组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团队。作为把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教师,一边是使用多年早已熟悉的教材,一边是个性鲜明活泼灵动的学生,今天的我们不能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
        一、多读精写,提升内涵
        王崧舟老师语重心长地给了教师们忠告:“读行天下,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浸润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每一道数学题目都是算理和事理的巧妙融合,每一个英语单词在不同语境中都有若干用法,每一份试题都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分析,每一双清澈的眸子都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教师应以潺潺流淌、生生不息的溪流之态,博览群书,吸取精华,提升自身文化底蕴,来给学生一碗清凉甘甜之水,润泽心田,开拓视野,愉悦心情,浇灌一朵朵灿烂的生命之花。
        学校领导要注重教师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每学期一本厚厚的征订刊物的书籍都会在各教研组之间传阅,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从中精挑细选二三本教学刊物。教研组内的教师们可以互相推荐、互相借阅有关刊物,随机交流读后的感受与收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时效性。有了这些专业期刊的引领,教师的脚步紧紧跟随最新的教育理念,在研读教材、设计备课、课堂实践等多方面,有了更多地范例和参考,有时一个小小的教学片断及设计意图,都会让人茅塞顿开。在平时的阅读中,或者每年的寒暑假,教师们可以完成随时记录学习笔记和心得,里面包括师德规范、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育案例,这样日积月累下来,语文教学才能常讲常新,避免了保守老旧的模式化。
朱永新教授说:“写作能够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学校不仅要求老师们读专业书籍、写学习笔记,还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育案例和研究课题。写作过程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可以记录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精彩生成,也可以反思教学行为的不足遗憾,可以记录某一瞬间的顿悟和灵感,也可以记录思想延伸的深度和广度。每次上交的文件可以请专业评委量化打分,择优在教研组内交流,同组教师聆听讨论,在畅所欲言中改进提升,重新改写之后再组织投稿。这一篇篇把岁月变为永恒的文字,是教师工作多年的缩影,也是默默耕耘的见证。
        二、常规教研,雷打不动。
        学校一直以“科研兴校”为办学理念,语数英三科每周都要安排固定的“半日研”时间,不用着急地去上课,不用忙碌地判作业,全教研组的教师都集中在办公室,让内心沉静下来,让思绪飞扬起来。先由教研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一篇提起前准备好的教学论文,同组教师边听边做笔记,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然后由每周的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例,从教材研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设教学过程和备择方案等方面进行细致地阐述。

组内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认真做好记录,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假如我来教,这个环节怎么处理?学生这样回答,我该如何评价?课堂沉闷时,怎样进行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这个教学环节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
        主讲人对自己的教案修改完善,最终研讨出最佳方案打印出来,组内教师共享。老师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凭借对文本教材的不同解读,设计符合自己设想的教案,最终形成了同课异构,这也是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思想上的交流、教法上的切磋、细微处的查漏补缺,对我们各科的教育教学起到推动作用。让每学科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充满灵动、充满趣味,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共同的研讨目标。
        三、随机教研,集思广益。
        老师们除了利用“半日研”集中研讨之外,所有没课的时间都是最好的教研机会,大家有想法、有困惑、有经验都会随时随地地交流。“明天讲第十课吗?咱们商量一下怎么讲?”“课后第一题是重点,怎样才能更好地突破?”“还有学生课文没背过来,有好方法帮助他们吗?”“哪班第二单元作文写得好,选出几篇一起共享吧!”“姐妹们注意,区字框的字都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部分,最后写竖折。”在这忙里偷闲的时间中,看似自由随意的畅所欲言,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省去了自己闭门造车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效率……
        将所有碎片化的时间,合理运用并把作用发挥到极致,把教师们的妙招窍门集思广益,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集体教研的实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每位教师是研究个体,教研组形成研讨共同体,对教学氛围的巧妙创设、师生互动的灵活调控、教学重难点的有力突破、教学思路的科学创新、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等问题,日日研、时时研,一定会出现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四、校本课题,教学相长。
根据教研室的工作部署,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校本课题教研”活动,教导处先确定大的研究主题,例如“大班容量下,提高课堂绩效的研究”“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尊重学生,以学定教”。具体的教研流程可以分为:学校下发具体实施方案——教研组内研读——根据研究主题人人讲课——教研组精品课展示——大学科组评课研讨——全体教师撰写结题论文。在这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每位语文教师都上了自己的教研课,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说课,聆听者认真听课、记录、评议,大家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老师们都积极探索,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
        在活动中,我们集中大家的智慧,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坚持一人讲课,集体评课,做到锻炼一人、成长一群。每一个老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从教育理念到课堂实践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校本课题的展示课类型多样,阅读教学、习作指导、习作赏析、口语交际等各种不同的课型,执教教师都认真钻研勇于尝试,说课、讲课、评课一条龙,为其他老师们提供了研究课例。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备课、讲课、评课、修改,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打磨出合作交流的默契,提升了研读教材的深度,历练出教师课堂驾驭的智慧和自如。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了最好的诠释,新的课程理念有待于研读,新的教学思想有待于领悟,新的教学方式有待于呈现,新时代的学生个体有待于开发。教育即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应对挑战时充满自信和活力,而集体教研则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捷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