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议题式教学选择情境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 迟洁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迟洁
        阜阳开发区京九路办事处颍南中学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及其学科核心素养,重视“立德树人”的培育理念。作为新时代的一线思政教师,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力求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教学课堂。为此,本文以议题式教学为视角,简要论述了议题式教学选择情境教学的相关策略,希冀为该领域教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及提升其道德修养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选取先进科学的教学法,而现阶段受到热议和推崇的议题式教学,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此,本文从议题式教学如何选择情境教学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希冀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一、创设问题嵌入式的议题情境

        议题情境是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承载体,它担负了“议中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构建学科知识的重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了有效开展该教学模式,同时,为课堂学习“议”提供一个开放性、启发性的话题,教师需要整合、优化教学情境,即基于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社会生活热点或是事例,去创设特定的问题嵌入式教学情境。
        
        例如:以“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为例,鉴于该课内容晦涩抽象,假若笔者直接讲述相关概念等内容,学生难以透彻理解。故而,笔者为学生放映了新闻片段有:“疫情期间,贵州网民黄某在微信朋友圈散播谣言,被公安局行政拘留15日”,并引导学生对此发问,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你在微信上是否收到或是转发谣言类的短息?该新闻内容是否体现了自由与法治关系?在微信朋友圈散播谣言受到怎样的处罚?对我们的警示?……”通过播放新闻片段创立学习情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专注度,加之学生发动脑筋提出若干问题,促进他们独立思考,给予表达展现机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吏其投入到议题式情境活动之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联,认知什么是自由平等的真谛。
        
        二、创设深度学习导向的议题情境

        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教师的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在建立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情及教学要求,优化合理的情境难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理解认知能力相契合,让情境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媒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在探索过程,亲历感知、思考、顿悟等思维体验,进一步聚焦思考的导向,延伸探究的深度、拓展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体验过程层层递进,逐渐扩宽、深化及升华,而不是凭主观经验或是直觉对一些现象或问题作浅尝而止的分析和研究。教师创建难易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但可以把握课本的要求,而且能基于学生实际学情,很好地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思辨中走向深度学习。


        
        例如:以“高扬民族精神”一课为例,笔者选择了“中国女排夺冠”的事例作为议题,以往通常会发掘女排的点滴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体悟女排精神的深意,进而精准地领悟和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外延。这种“平铺直叙”的情境创设方式,依然局限于“是什么”“为什么”的学习层面,学生对该种情境也司空见惯,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此,笔者优化了教学情境,如1981年女排首次夺冠,为什么掀起了全国上下学习的潮浪?2019年女排夺得第十个世界冠军,那当代女排精神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系列情境防风,不但引发学生思考民族精神的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同时促进学生思考二者的密切联系,这些问题,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难度都上升到一定层次。在学习过程中,笔者点拨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还可将女排成长史与共和国的发展史相关联,用不同视域去探究女排精神在不同时代的意义。此外,体现了民族精神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深刻体悟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具有跨时代的价值。这时,学生逐渐走向深度学习,避免了以往课本的照本宣科和浅显认识,而是置身于递进问题交织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和发展,深化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三、创设生活化的议题情境

        议题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深入挖掘并优化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良好地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之中。

        例如:以“关爱他人”一课为例,笔者将议题定为开展的“向贫困山区儿童献爱心”的活动,以此引导学生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校可邀请当地的传媒宣传报道该活动。不少学生认为这样可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否会伤害到山区儿童的自尊心有所顾虑。此时,笔者加以此导,对别人进行帮助时,一定要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意愿。其二,在相关网站上注册个人信息,向指定的账户汇款。部分学生觉得这样很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导致经济损失。笔者对大家的想法表示认可,并引导学生凡事都要注意方式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自身不受伤害的基础上去关爱他人。第三,小孩子只管好好学习,对于献爱心是大人的事情。学生们致认为该观点是不对,小孩子也可表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做贡献。如将学过的书、穿小的衣物,闲置的玩具都可以捐出。笔者总结,关爱他人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关心他人。该学习情境的议题,是选取学生身边的例子,贴近学生生活,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顺应了学生关注点。同时,使学生学习到关爱他人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活中,如尊重他人意愿及提高防范意识等,提升了个人的法治意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立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不但要把握学情,钻研教材,更要广泛关注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而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教师如何去选取相适宜的素材,设计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以及能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和活动,这也是尤为重要的。同时,它对教师的执教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因此,教师须不断提升教学专业能力,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更高要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李观杏.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探索[J]. 家长, 2020, (20)
        [2]袁珍.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