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中学,广东 五华 514437
【摘要】: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勇于打破传统作文课型的枷锁,尝试运用作文活动课、范文仿写课、片段训练课、作文评改课、作文升格课等作文课型,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课型 多样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较为单调,且收效甚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勇于打破传统作文课型的枷锁,尝试新的作文课型,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笔者发现有以下几种课型值得尝试:
一、厚积薄发,互通有无——作文活动课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文活动课要努力创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的机会,交流活动可以是PK的形式,可以是赏析的形式,也可以是探讨的形式。
1、观看视频,写观后感悟。我们可利用网络资源,播放像《朗读者》、《感动中国》、《超级演说家》之类富有正能量的视频给学生看,看完之后立刻进行写作。比如一节作文活动课,可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礼,每次只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的事迹播放给学生观看,大概十几分钟,然后让学生利用剩余时间当场写两三百字的随感。学生刚看完视频,深受感动之余比较有感触,有将感触诉诸笔端的冲动。
2、素材分享活动。素材分享活动课,教师可提前布置分享的主题如“专注”、“珍惜时间”等主题词 ,让学生先准备,课堂上再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上台进行分享相关的名言和人物事例;教师还可以现场展示主题词,让学生当场进行抢答,可分小组和个人进行积分PK,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素材的兴趣。
3、主题辩论,辩论后写作文。辩论有利于思维碰撞,激发写作灵感。比如学习《项羽之死》后,可以设置一个“项羽是否真英雄”这样一个辩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后,分组进行小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此时老师再让学生对刚才的论题进行写作,学生往往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有表达的冲动,自然有了写作的兴趣。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仿写课。
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范文课如何进行?以指导学生谋篇布局为例:
第一步,研读佳作。精心挑选出典型的范文,先指导学生研读典型的优秀作品,研究其立意、谋篇等技巧。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梳理出文章的整体脉络,列出清晰的结构思路;例如在指导学生掌握并列式的作文结构时,可以先展示2017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大美中华,有容乃大》为范例进行分析指导——此文开篇引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心论点,以“中国推崇经济互容——中国秉信文化包容——中国倡导生活共容”为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卒章显志——“大美中华,有容乃大”,思路清晰,结构典型,学生易于理解。
第二步,学以致用。学生明确例文的结构思路后,老师再出示另一道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模仿刚才优秀例文《大美中华,有容乃大》中并列式的结构模式来进行构思写作。通过对优秀范文的结构篇章的分解鉴赏,学生便可以在范文的示范作用下,思路清晰地完成一篇结构类似的文章,并且在实际写作中加深了对这种文章结构的理解, 在运用中真正掌握这种结构思路,这就是范文模仿课,现学现用,实践证明效果甚佳。
三、有的放矢,专项突破——片段训练课
片段作文练习,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将片段作文练习分为仿写阶段和延伸创造阶段段等:
1仿写作文片断。教师在教学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
例如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王熙凤人物形象的方法后,可让学生尝试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描写班里的一位同学;或是在学习作文开头技巧时,让学生模仿高考满分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的开头,针对另一道作文题目写一个作文开头。
2应景生发延伸。可以是根据课文内容,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学习了《鸿门宴》后可布置学生以项羽的口吻写一篇《后悔当初留沛公》的小作文;也可以是上课时突然的天气变化,或者飞进一只蝴蝶,都可以让学生应景而发,写一段随感;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断练习。
高中阶段的片段作文练习一般在架构和内容上是完整的,只是篇幅短小而已,仿佛是微型作文,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方便易行。
四、精雕细琢,妙笔生花——作文评改课
传统的作文评改都是用文字点评,这种方式费力不讨好,我们不妨尝试简易有效的方式。
1.面批面改式:即写作文之后,老师在让认为自己乐意老师当场点评的学生主动提出来,对其作文进行现场展示与点评;或者在课前选择比较典型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先进行赏析,以肯定鼓励为主,老师再加以补充评价,适当指出存在不足,让其他同学也能够以此为鉴,反观自我。
2.简化评分式:根据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我们可以把60分拆分为立意15分,结构15分,语言10分,书写10分,对作文评分进行细化量化。即评改作文时按“立意+内容+结构+语言+书写=得分”的模式量化细化给分。具体的分值分配可以根据高考评卷标准进行设定,也可以根据作文教学侧重点进行设定。事先将这个评分标准向学生解释清楚,作文评改后让学生对照一下,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优劣,比只打一个总分更具体细化,学生也更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下次作文便能扬长避短。
3.互评互改式 :要求五个大组经过讨论分别从立意、内容、结构、语言、书面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再以5人小组为单位,对除自己外的其他位同学的作文进行修改,并对这几篇作文分别提出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优、缺点不允许重复,并由小组讨论后给出最终意见。讨论修改后,由四个大组分别挑出本组最好的作品,经过修改后向全班同学朗读,展示本组的学生例文。
4.自评自改式:经过前面几个阶段的积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作文评分标准和写作方法技巧,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和修改。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五、反思升格,点石成金——升格训练课
作文升格训练,是在老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后,再展示优秀例文进行示范,接着让学生对比反思发现差距,再根据老师的评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对原文进行修改,然后重新写一篇同题作文,将原来的作文一并上交之后,进行对比,老师再给学生打分,一般比原文提升3-10分,要让学生明显感觉到修改之后的进步的,以激励学生写作文。多次作文升格训练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作文评分标准和写作方法技巧,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和修改。这样能让学生每次都在原来的等级基础上升一格,提高一个档次,体会作文进步的喜悦,有效刺激学生写作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环。
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敢于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枷锁,勇于开拓尝试,探索多维作文课型,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新课程理念在作文课堂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肖陟.《高中作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焦英魁.?作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导入[J].《学语文》,2009.
3.常少华.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新课程》(下).2017年11期
4.刘千秋,董小玉.国际视野下高中语文课标的新变化:基于课程理念和课程结构的解析[J].语文建设,2018(19):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