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春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 孝感市 432000
摘要: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门学科教学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创新教学方式的目标。让学生通过适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情境,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学科素养,是学习知识的途径,本文就高中生物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为目标,来谈谈如何创新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从四个方面来建立的,主要是具备起良好的生命观念,理性的思维意识,积极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体的内容延伸是有多个方面的,这就需要生物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良好的素养以新型的教学方式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能够建立起对应的生物学科素养,更好的来学习生物知识。
一、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学习生物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而言,面对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就要以一种良好的观念来对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从不同的方面来讲解生物知识,无论是静态的平衡,还是动态的发展、进化,亦或者是从整体和个体来把握,就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观念,以不同的教学情境来进行生物知识的教学,以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来更好的学习。
例如:生命观念,涉及的内容也是较多的,以“稳态与平衡观”为例,我们所学习的生物是处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之中的,生命系统也是一个稳态和平衡的系统,为了达到这个平衡需要通过调节来实现。从整体上来看生命观念是较为抽象的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以个体为例,一个细胞是生活在液体环境之中的,而其中的物质因子都是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展示,借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存环境,从而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从生物系统的整体出发,为了保持能量的流动与物质循环,需要保持整体的稳定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短片的方式将知识以更为清楚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稳态与平衡观”。
二、从探究性的教学情境中来引导学生建立理性的学科思维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面对不同的生物知识,在了解生物变化的过程中,都要具备良好的理性思维,面对各种生物问题,要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的突破思维的禁锢。同时,对于学生而言,生物学科也是相对来说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从各种生物的了解中,来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然后来更好的认识这个生物世界。那么教师就可以设置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更好的来进行思考,从思维出发,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生物知识。
例如:理性思维的建立,有利于学生以更为客观与科学的态度来认知生物知识,了解生物世界。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学习为例,想要更为客观的了解细胞的发展,学习相关知识,就不能想当然的来认识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增殖、分化、衰老、凋亡这一系列的流程中建立对于细胞生命的完整认知。通过观察或是推理的方式,来总结出细胞的生命历程,并能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性,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在学生以理性思维方式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归纳或概括来完善知识结构,同时以理性的思维来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
三、结合生物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探究精神
我们知道在生物学习中,不只是只有理论的学习,还有实验活动的进行,要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来针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索,更好的来发现生物规律,学习科学性的生物知识。所以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验活动最能够发挥效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方式,来观察生物体的变化,并能够进一步的来发现规律,面对问题,也能更好的来积极思考,这就是建立探究精神的过程,所以生物教师必须重视生物实验活动的进行,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例如:高中生物的学习也是需要进行实验活动的的,如细胞的学习中,为了观察细胞的分裂,可以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而通过观察来了解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感受细胞的变化。实验活动是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探索生物规律。以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观察是否真的会发生分裂现象。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结合实际的操作情境,通过真实的感受,可以更为深入的来探索生物的世界,放大生物世界的变化。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会遇见不同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根据问题来及时的调整,最后完成实验活动,发现生物规律,这就是良好的探究精神的培养,教师要积极的发挥实验活动的作用。
四、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具备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的学习,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就需要将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了解生物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来加深理解,结合具体内容来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在生活之中,发挥知识的力量,维护美好的家园。
例如:社会责任感的是学生素质培养的相关内容,学生学习知识,也是为了应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维护更好的生活,所以说必须从思想意识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们会了解到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必须从自我来践行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生活中,不浪费粮食,绿色出行等。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开发了更多的人类活动,但是人类活动的进行是不能建立在对于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之上的,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使得人类世界和谐稳定的发展,所以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在积极的行动中更好的培养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以上内容,从生物教学活动的四个方面来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生物学科素养。生物教师需要在积极的思考和创新中,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更有效的接收知识、引发思考,从而更好的建立起生物学科观念、学科思维,并在实验活动的探索中建立良好的探究精神,教师也要从生活化的场景中来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逐渐深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带领学生全面的建立起学科素养,推动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更好学习。
参考文献:
[1]沈刚.浅谈高中教学中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
[2]王小明. 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