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琴 王中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2019年6月5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颁布了《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1],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落实好《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第一次国家级的指导意见,说明高职院校在原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存在着很大了随意性、主观性,可行性较差。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稳定的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既是创建职业教育“双高”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创新途径之一。因此,此时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可行性问题,就成了落实《意见》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环节,有它独特的目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独特的形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意见》明确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的过程在坚持习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的前提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在总学时2500个学时的前提下,要求实践性教学不低于50%[2],这是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大响应,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深入校企合作形式,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点在全国高职院校全方位的推进,例如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的“一圈五园”项目与当地政府深入合作,引入全球知名企业近30余家,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专业20余个,实现了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校企合作的课程标准、岗位标准、编制工学结合教材,创建了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制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体系,真正的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具有学院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之路。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制定必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意见》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2]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将立德树人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无论是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还是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都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最根本出发点,必须保证培养的人才具有正品德、正作风、正能量,能够愿意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付出行动,甘做螺丝钉,因此必须要求教师队伍具有“正”的方向,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学生的典范,只有“正”的老师才会引导“正”的方向,带出更多“正”学生。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比仅仅要考虑学生的技术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正品德、正作风、正能量,将“三全育人”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例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全面统筹学校育人资源,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薄弱环节,深入推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环境思政“五个思政”,以问题为导向,激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取得显著成效[3]。
三、强化团队协作,多方调研,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可实施性
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不是专业带头人或者专业教师的独角戏,他必须形成一个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并极大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等多方面的调研,充分了解专业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可实施性。例如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组成了有设计大师、施工管理人才、消防技术专家、重庆大学相关科研人员、校内外专业带头人、专兼职教师、毕业生、在校学生组成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历时半年的时间开展了行业企业调研、近五年毕业生的全面跟踪调研、在学学生学生调研、水工业发展趋势、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际内容,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全面阐述了“三全育人”,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内容纳入人才培养的范围,引入了《海绵城市技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等前沿内容,将人才培养与制图员、安装施工员、二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证书与毕业证相对接,实现了“1+X”证书制定,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专业资源建设、云课程等技术运用到课程中去,并引入行业标准,形成了三段螺旋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行性较强,人才培养取得很大的成绩,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达91.7%,省级创业典型2人,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次。
要提升高职院校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就要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同时,行业的发展速度惊人,就业市场的变化也十分急剧,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更需要社会相关人士的建议与意见,所以,也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发布,实时更新,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Z].2019-6-5.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9-6-5.
[3]吴春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五个思政”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N].中国教育报.2019-6-1第11版.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改课课题(1910701),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教改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
王雪琴(1984-),女,重庆市沙坪坝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水质检测、水污染治理研究、固体废弃的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