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审美心理的培育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郭文娟
[导读]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建设处在人生的关键期
                                                                       
        郭文娟
        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青海省 大通县 810100
        摘要: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建设处在人生的关键期,也是一个人一生审美能力完善的重要时期,再加上这个时候的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教师便可以在课程中深化学生的审美教育,更加专注于学生的审美心理建设。有些教师在对审美心理的理解方面不够透彻,对语文课程中的审美元素的理解比较浅层,不能很好的运用出来,导致小学生不能完全摄入其要义,对于学生的审美培育十分不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审美心理;部编版教材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接受审美的过程中,对于审美事物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更侧重对象的鲜明对比,进一步体会其中游戏的乐趣,再加上小学生的审美表达具有发散性、创新性,充分利用这些特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兴趣、扩大对审美的认知、培养审美感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讲述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审美心理培育的重要性以及出现的问题,目的是阐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审美心理培育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审美心理培育的重要性
        到目前为止,众人对审美的解释是“鉴别和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不仅仅指的是去审视美,也包括产生审美心理,以及将这种心理逐渐升华,其中审美的心理机制包括审美知觉、审美体验、审美表达以及审美评价,最主要的还是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间的万物,在很多坏事物中仍然有好的事物,这就是“审美”。审美不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是一个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心理上的变化,这就是“审美心理”。
        站在时间轴上讲,小学生的审美正处在萌芽阶段,这个时候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心理上也不同,利用好他们之间的不同才能正确的发展小学生的审美教育。目前在教育事业上,审美因素成为了非智力因素中很关键的一环,当前,利用小学语文课程去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心理,不断地去完善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事业的关键。随着小学生身体的逐渐成长,知识层次的不断加深,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逐渐的构建,审美观点走向成熟,加上学生处在审美建立的关键转折点,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感受美,近距离接触美,是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家的人生观多种多样,加上物质生活的逐渐多样,让学生的审美心理培育增加了困难,很多孩子从小就失去了一颗童心,对于语文学科更是不重视,兴趣度不高,所以他们对于“审美”的理解更是不透彻,造成这些孩子在生活中缺少发现美得一双眼睛。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审美心理培育的问题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审美内容是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也是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的关键。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审美能力培养的问题。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课本中的?北京的春节?,在这一课的教案中,基本都是要求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生词生字等,并不包括审美元素,不仅只是这篇课文,很多课文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随着现在应试教育的普及,很多家长只是单纯的重视孩子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关心学生在审美上的培养,再加上繁多的课业容易让学生身心俱疲,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压力,会降低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甚至会失去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在小学生阶段,学习知识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教材在进行编写的时候就没有特别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导致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没有加入学生的审美活动,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了审美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会让学生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审美心理培育的解决对策
        1、重点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教育教学素养
        正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领路人的作用,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所以让小学教师提高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语文学科自身具有它独特的地方,能够更加容易的展现出它的审美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综合提升自己的能力,来不断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心理培育工作。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具有审美教育的意识,还应具备审美教育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广泛的读书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更好的进行审美教学,培养出品学兼优、审美能力强的学生。比如,教师在教到?腊八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去想象这篇课文整个的过程,包括八儿与他的妈妈进行对话的画面,想象八儿想马上吃到腊八粥的焦急的神情等等。教师去引导学生不断地联想,在这其中体会审美的奥秘。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美学理论,自己首先能区分出什么是审美对象,什么是非审美对象,之后还需要掌握文学理论知识,自己能够正确的解读文本,慢慢的去挖掘这其中的美,在熟练运用教育中的心理学,分析出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审美。
        2、严格控制教材选编的审美化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个课文都有一个自己的主题,这些主题应该做到吸引学生的眼光,显然很多都没有做到,比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中,结尾说道“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关,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在小学课本中,应该符合小学生的需求,展现出童趣,不能只是单纯的哲理性的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很难理解,读起来还会枯燥乏味,应该准确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来编写教材。
        3、打造审美环境氛围
        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他所在的氛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显然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审美提升的需求,加入互联网信息,使用更多的信息媒介才是大势所趋。想要在学校中形成审美心理培育的好的氛围,就要随时准备应对复杂环境的变化,师生学校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审美环境氛围。
        结束语: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语文教育只占到冰山一角,但是其审美心理的好坏却关系着一个孩子的一生,作为老师,甚至家长,都应该引起重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教育孩子,守护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申雪婷.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2]郑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苏志恒.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75.
        [4]朱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儿童的审美心理[J].知识文库,2018(2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