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曹靓
[导读]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

        曹靓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畅家巷小学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更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新的教学背景,拓展素质教育新层面,研究新型教学方法,开拓新的教学思想,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搭桥铺路。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前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这不仅强调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更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把握语文功能性和人文性,落实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对于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拥有高尚品性,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的形成健全的人格,学习渊博的知识,获得综合的思维品质。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
        新课改要求老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摆正自己的教学位置,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的展开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老师应该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参与课堂,体验知识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例如:在《腊八粥》这篇文章的讲解中,老师应该转变自己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跟大家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够对本节课的文章,更加深刻的把握和了解,同时当学生们讲解完之后,老师要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从而让每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课堂融入,真正实现涵养学生素养,完善学生人格。
二、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马卡连柯曾经讲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那就会多一批优秀的学生,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发挥评价的价值,评价内容更应该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摆脱应试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进步。老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鼓励每位学生实现更高的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更大的提升,对每位学生积极地给予肯定,鼓励视评价,让每位学生获得自信,拥有积极的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诵读经典美文,提升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篇篇动人的文章,一首首动人的古诗词,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包含着语文知识,蕴藏着文学美,包含着感情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经典文章,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习能力,增强道德情操,让学生学会鉴赏美,创造美,在阅读美文中积累美句,从而真正实现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章,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等。
四、促进读写结合,提升语言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习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语言积累基础上的语言运用。读的过程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写的过程是学生语言运用的过程,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养分,在写作中实现语言运用,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例如:在《草原》这篇文章的讲解之后,老师引导学生们仿写文章,从阅读文本中吸取养分,实现语言的运用,掌握其中所包含的修辞手法,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如,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引导学生们写一封保护地球的倡议书,通过读写结合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还能真正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让他们学会保护地球,热爱地球。再如,学完伯牙鼓琴之后,老师让学生通过写作文的形式对本篇文言文所表达的故事进行有效的复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五、联系生活教学,激活想象能力
        语文课堂具有语言文字之美,具有文化韵律之美,同时更有创新创造之美。任何语言文字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富有诗意和创新的因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联系生活教学,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习语言文字,大胆想象,努力创新,真正实现学生综合发展。例如:在让真情自然流露的写作课堂上,老师立足于现实生活,对学生引导,让他们建立在自己生活经验基础上,了解周围世界,感受鲜活绚丽多彩的生活,了解充满智慧,充满美妙的人间真情,通过生活的了解和周围世界的观察,让学生学会表达实现语言文字的有效运用,这不仅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他们想象力的发展,还能真正实现,让他们的写作有内涵,有感情。
六、重视情感教育,提升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的魅力不言而喻,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学科。老师只有启发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真实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有生命,有感情,有文化的鲜活生动的个体,既能够实现语文魅力的展现,还能实现学生情感的有效升华。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用自己真诚的眼神,热情的话语,引导学生,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诚,从而喜欢老师感受语文科的丰富多彩,体会语言的魅力;另外,老师还要剖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如在《北京的春节》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所包含的韵味,让学生感悟一家团圆的幸福。
结束语:社会发展竞争激烈,人才是社会需要的根本,老师应该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优化日常教学,剖析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观念,为学生呈现出丰富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让每位学生有轻松快乐的学习心情,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瑞带.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8.
[2]李惠.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40.
[3]林澜瑛.新课改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0(91):26-27.
[4]王思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