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梅菱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 551700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在学习目标、课堂机构和学习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影响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想的认知和情感的陶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积极的影响。其中,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要求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要有注意用积极正面的情感去激励学生、影响学生,并且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让学生能够以快乐的情绪去积极主动的学习,以此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正确和积极的价值观。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研究
引言
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加入一部分感性因素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然而,在很多时候,初中语文老师都会忽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只是一味的强调背诵和记忆,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用反复讲解阅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的积极性,更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情感教育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发现学习语文的快乐,更好地投入学习,最大化地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地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初中阶段的学生,个人意识增强,有丰富的个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更多地去引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给答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初中生的独特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对同一篇课文发表不同的见解,然后进行正确的引导。语文的学习是由浅到深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的字词句子,还要使学生去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及文章所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对此展开思考和创作。
教师在讲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这是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文中描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富于勒和穷于勒不同的表现和心理,通过这样的区别态度表现出了人们的拜金主义和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的畸形社会。教师在讲授完这节课以后,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对叔叔于勒后面的生活以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进行续写。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的创造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挖掘课文背景,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作为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学科,文章的背景对于学生理解全篇内容至关重要,因此,楚雄州楚雄州语文教师组词要重视这一点。把我文章的背景作为依据,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作者的内心情感,引起学生共鸣。挖掘课文的的背景可以从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做起。时代背景会对文人的写作特点有影响,而且时代也是作者所处的环境,是作者写作素材的来源。其次,有很多作者会在文章中去复述和总结他们的生平经历,其中还包括很多的道理感悟,因此,想要更好地理解文章了解我作者的生平经历非常重要。另外,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还能够加深学生印象,不受文字和时代的限制,和作者有更深刻的对话。比如,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这篇文章的时候,这是闻一多在1946年追悼李公朴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先生愤怒地斥责和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作为。然而,下午闻一多先生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解了这一背景,学生就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因此,挖掘文章的写作背景,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还有助于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让他们心灵成长。
三、朗读投入感情,体会文章情感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生朗读文章时不仅要达到发音准确,还要朗读有层次且富有感情。这对初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感情,与作者和文章产生共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第一,需要适当的进行合理的范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引路人,应该起到积极的带领作用和榜样作用。教师在进行范读的时候,从自身情感出发,充分地去解读作者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读古诗《观沧海》时,教师铿锵有力的语调,坚定的眼神,饱含激情的状态也会使学生深受感染,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文章内容。第二,去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已经展开创造。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在学生们朗读结束后,让学生紧闭双眼,跟随着老师的朗读去想象诗中的画面,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念,经过适当的勾勒脑海中的画面后对学生走进作者及作者身处的时代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中投入情感教育,对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有效地去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个性,还能够更加完善自己的人格,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玉梅,陈世国.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中国教师,2020(S1):127.
[2]寇鹏.挖掘内涵,丰富情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教师,2020(S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