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元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温家小学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盒信息的载体,因此语文学科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解读人生,认识社会从而不断的深化感受,增强体验,以至于获得生存,发展,创造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语文作为体现人文精神的学科,其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文化的沉淀和对传统文化的辩证思考。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语文 创新
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教育,应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创新思维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盒信息的载体,因此语文学科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解读人生,认识社会从而不断的深化感受,增强体验,以至于获得生存,发展,创造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诚然,创造不是胡思乱想。创造成果永远植根于前人的耕耘的土壤之中。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与学这一对矛盾则是通过教材为中介统一起来的。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内容,学生的语文知识经验为基础,学校,教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语文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感悟并且转化为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从中活动的语文学习的满足和愉悦。
创新,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始终高扬的旗帜。邓小平同志曾号召我们:“要善于学习,更要属于创新。”[1]江泽民也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语文作为体现人文精神的学科,其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文化的沉淀和对传统文化的辩证思考。其实,我能祖先有接绳子记事到汉字的诞生就是一个大胆创设的过程。奇妙的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由一象形文字为基础的独体字不断发展,于是有了“六书”,有字义的引申,转注而形成的“一字多义”现象则反映了思维的多向性;以形表意的汉字还能拓展人的想象空间,引发联想,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同样以《诗经》开始的古代文学创作,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有先秦诸子散文到韩柳高举的“古文运动”的旗帜,也都是不断的创造过程。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则对传统文化大胆扬起,吸收外来的文化因素,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文化宝库,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也成民族创新的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语文学科要进行创造性教学要如何着手呢?与传统的教学活动形式又有何区别呢?创造性教学强调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的人格的养成,在于创造性动机的激发和创造性行为的指导,与传统教学不同,创造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学习结果,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不能以教学,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而不是提供答案的封闭性教学方式模式,用动态教学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而不是给他现成的结论。由于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所以不能把创造性教学仅仅看做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是一种鼓励学生发展的理念教育。有时,在课堂上不免有些学生提出一些怪的问题,甚至是老师始料未及的,这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对此我们老师应该多多的支持而不是以为的训斥,而 应该鼓励。在语文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实践中,什么使得学生通过“跳一跳”能摘下来果实呢,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所以,我们把“启迪联想。激发想象”作为教学活动的抓手。
“联想”的意思是:由于某人某事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者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的相关的概念。“想象”则是指的是在直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举一反三”就是这样的思想。孔子说: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易》也提出“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2],这就是“触类旁通”,这都是用来说明联想在启动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例如:
[案例1]短文《城市的视觉污染》 ,这是一篇涉及环保的说明文,由于长期以来开展的环保教育,所以上课之前老师首先提出问题是:环境污染有哪些危害?在分析课文时,又让同学联想“视觉污染”还有哪些?再进一步联想“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污染,最后说出两个要求:调查家庭,学校周围视觉污染的情况,思考作为济南市绿色学校的学生,应该怎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案例中,老师不是让学生寻求单一的答案,而是以联想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展开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思维活动,注意思维过程而不是结果,使学生尽可能多,新的想以前所没有的答案。此外,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少评价,多表扬,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2]根据以下材料,写出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个求学者请教哲人学习方法,哲人给了他一只水桶和一只竹篮。第二天他用水桶从井里打水倒入竹篮中,一天下来,终无所获;第二天,他用竹篮打水倒入水桶中,一天下来居然积满了一桶水。第三天,他把水桶和竹篮换给了哲人,并且说,我懂了。
提示:1哲人指点求学者用什么方法?有何好处?
提示:2求学者从打水中悟出了什么学习方法?
学生作文反馈出来的信息是多角度的。有以下几点:
1 这人启发式教学
2 实践出真知
3 有比较才有鉴别
4 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5 学习中,要重视每一滴“水”
6 要辩证的看待水桶和竹篮的关系。
教师在讲评作文时,不是对上述论点逐一评价而是进一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问题1 如果这个水桶周围的木板参差不齐,那结果如何?
答案:水桶装不满水,水的多少取决于那块低的木板。从引出,注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要全面发展。
问题2 我们怎么理解常言说的“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篮打水未必是空的,关键是我们要坚持不懈的打水。
问题3 我们如何看流传的俗语,成语?
开卷未必有益(要看,看的是什么书),近朱者未必(关键看内因)
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民主的气氛,再加上适当的点播,让学生举一反三的联想,为学生提供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允许学生对课本观点发表不同看法,提倡师生讨论、争论;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言行及时予以评价和肯定;不抹杀瞬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独创己见、坚持己见"的自信心和勇气。尤其是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和认识的层次。与“联想”一样“想象”也是一种能力,是创造性素质的重要部分。发展想象的基础是丰富的知识经验,扎根字知识的经验上的想象,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想象是在记忆的表象基础上形成的,就语文学科而言,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理解,欣赏,从中受到形象的感染,也可以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扩大各种形象的储备。在课堂上,我们依托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如采用评价性的的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人物发表评价性的建议,激发他们的联想,进而质疑,分析。
创造性的思维只有在逻辑思维的调解下才会产生创造性的结果,同学们的回答是丰富的又符合逻辑的想象活动,表现了良好的思维品质。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对历史人物做出了相对合理的评价。丰富的情感活动是进行想象活动的直接动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想象是多方位的,多层次,他们的心中的画卷呈现出的图案是色彩各异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具有的想象性和创造性,支持并且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答案。通过自身实践和验证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向,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创造性思维教学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在语文学科上的实践只是刚开头,“路漫漫兮修远”,我们仍将继续在这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世琦.《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世纪历程》【C】.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2013,63.
[2]孔子.《论语》·第七章,述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