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几何画板》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林泽金 陈琪
[导读] 《几何画板》是以动态几何为特色来动态表现设计者的思想

        林泽金 陈琪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  
         摘要:《几何画板》是以动态几何为特色来动态表现设计者的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利用这一工具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几何画板  趣味性  教学效率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一般是以直觉的、操作的、活动的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的机会。利用《几何画板》教学,可满足上述的条件,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几何画板》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1】例如制作《5以内数的分成》课件,可利用了《几何画板》的函数,距离度量、计算、构造、粘贴图片等功能,巧妙地将小圆圈(苹果),数字、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机的结合的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的大小的概念,多次感知数的分成,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数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数感的培养。如提出“5的分成有几种方法?” ,让学生讨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对每种方法进行演示,将苹果、数字、分解的图示直接地展示给学生,对比实物的操作,更能体现出物与数的有机结合,容易得到合起来和加法的必然联系,在寻找第一个数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容易找到多种不同的方法,这时可利用显示隐藏功能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出来。此课件还容易进一步拓展,如改为“5以内的加法”,增加苹果的数目,改为“10以内的加减法”。
        二、利用《几何画板》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小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课件制作的关键是这种关系如何通过《几何画板》的“语言”来体现,做到两者的整合。例如制作《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件,可利用《几何画板》的构造作图,利用粘贴功能作出多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多个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计算小正方形的个数,引导学生寻找面积和长、宽的关系,利用画板展示拼的过程,学生能比较直观找到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进一步,可利用距离的度量,面积度量、计算等功能进行验证,观察长和宽的变化对面积的影响,利用《几何画板》的文字编辑、隐藏显示等功能可以使课件更加完善。

在动态的变化中找到规律,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几何画板》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几何画板》有强大的作图功能,如在图片(实物)上直接作图,勾画出实物的形状,帮助学生从实物的形状去想像几何图形,反之,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同时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的转化。如制作《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利用标记向量,旋转,平移等功能制作几何体,利用操作类按钮制作动画,打开和闭合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空间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另外,可以利用虚实线增强视觉效果;可以展示不同的侧面展开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在这打开的闭合的动态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利用《几何画板》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统计观念
        《几何画板》能帮助学生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实践的理念。通过这一实践过程,更能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通过制作表格,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观察、归纳出与数据有关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例如《折线统计图》课件的制作,利用《几何画板》的迭代、参数、计算、操作类按钮等功能,通过制作“+”“-”按钮,方便数据的收集,让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过程,利用《几何画板》将计算结果作为作图的依据,控制线段的长度,从制表、描点、连线,让学生参与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五、利用《几何画板》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利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多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高自身的应用意识。如以“一直线等分长方形有多少种方法”为题的探索性练习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利用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进行展示,如取顶点的连线将长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取中点连线变成两个小长方形,利用旋转重合或度量面积进行验证面积相等,通过观察,发现分割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刚好是长方形的中心,因此提出猜想:经过长方形中心的直线将它等分。这一结论是否正确,须进行验证。通过长方形的中心任作一条直线,利用度量面积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因此得出结论:一直线等分长方形有无数种方法。在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利用度量面积进行验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利用《几何画板》教学,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帮助学生从繁锁、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以动态几何为特色来动态表现设计者的思想,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学习更加有兴趣,对数学学习的内容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