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以“圆的认识”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李文晶
[导读] :小学数学注重对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文晶
        崇义县龙勾中心小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小学数学注重对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一门比较抽象化的科目,数学教学根据教材刻板的教授数学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标理念下理想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充分吸收数学知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注重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多样活动方式的研究以及加强学生之间互动、强化教育任务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多样化活动;策略运用
        引言
        我们说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并将教学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掌握知识,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成长阶段,要求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改变单一、教条的数学教学模式,这样不但可以使数学教学过程更加多姿多彩,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注重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小学数学要想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就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有效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实现。在不同任务的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都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新课标下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乐趣,保证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圆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完成对圆的认识,从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出发,更好地认识圆是一个封闭图形,对圆的概念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脑海中对新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并有效联系在之前学习的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对这节课程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为了让讲解更加直观具体,让相关概念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还可以借助以下图片作为重要辅助:
        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从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既不能让知识的传授过于超前,也不能让教学相对落后。只有结合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出发,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全新的认识,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热情,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1]
        二、以多样活动的方式为依据,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的教学活动方式同样对教学成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这类明确要求规定的同时,还要注重多样教学活动方式的使用。多样活动方式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极其广泛,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比如在“圆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问题的求解。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共同观察校园中的圆形花台,更好地在其中为学生讲解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当学生更加直观、具象地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教师也要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更具思考意义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在详细地图形中让学生准确完成对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认识,在图一:
        中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计算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圆面积的公式计算在圆形花台内可以种植多少花朵,需要花费多少钱。在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学生就会主动投入思考,在讨论交流中完成计算训练。这样一来,就能带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更多的新知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借助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数学潜能。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完成生活化教学任务
        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提供给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懂得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一味的、被动的接受。此外,教师还要将书本中抽象、枯燥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展现给学生,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而共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的答案,在交流讨论中掌握学好数学课程的技巧。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片功能把练习题整合在一起,如图二:
        在这之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分组探究,并尝试在草稿纸上绘制不同的圆形,分别说出绘制方法,指出圆的直径和半径。通过对分组实践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于抽象数学定义的直观感受,学生也会真正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现这个数学知识不再显得那么抽象、枯燥。此外,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自身的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会减轻,也能在互帮互助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帮助其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2]
        四、结束语
        新课标强调: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实践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产生兴趣,自发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改变学生被动接收式学习的现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且实际的学习环境中掌握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更深入的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上融入更多生活化元素,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推动小学数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扈晓勇.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22:174.
        [2]田海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速读(中旬),2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