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爱江
淄博市淄川中学 255100
摘要:班级是学生在学习成长重要场所之一,班级管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高中物理班主任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以人本化管理为主,因此,文章将从人本化班级管理模式内涵入手,从学生自身、班干部队伍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高中物理班主任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人本化管理
前言:现在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采取强制打压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不满,影响学生心情,更不利于学生学习,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高中班主任应注重人本化管理模式的融入,坚持以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一、人本化班级管理模式内涵
所谓的人本化班级管理模式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合理意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为学生营造健康、轻松、民主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1]。
人本化班级管理认为班主任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基本情况,在教育学生时应以鼓励为主,尤其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懂得赞美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共同构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二、高中物理班主任人本化管理模式应用对策
(一)了解学生心声,重视团结教育
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心思较为敏感,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实现人本化管理目标,班主任应了解每名学生基本情况,并有针对性教育[2]。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容易受挫,无法接受任何一次失误或打击,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教师应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让他们了解所有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只要从失误中总结教训,不会再犯即可,不必一直沉浸于自责中。有些学生成绩较差,但团结意识较强,教师可以激发他的学习意识,为其颁发最受期待进步奖,增强他的学习信心。同时,在班级管理中,具体管理方式可由学生投票确定,教师在此基础上以校规为参考做好引导,由于班级管理制度是由学生自主确定的,所以他们也更愿意遵守。如学生提出在物理班主任教师的课堂即将结束时多休息三分钟,班主任教师可以同意,并利用这三分钟时间为学生做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也应给予相应的回报,即下次测验每名学生的成绩要比上次提升0.5分,若无法做到便减少一分钟。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要求,也教育了学生所有要求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来换取。
(二)以生为本,民主治班
以生为本是人本化班级管理的基础,学生是班级主体,只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价值,才能做好班级管理与治理工作。班主任教师应认识到尽管高中生还属于未成年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需要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在班级管理中切忌体罚打骂,而是应用民主管理取代传统的打压式管理。
传统的打压式管理让学生只学习,不接触任何外界活动,最终导致学生学不好,社交能量与社会参与能力均很差,长期受到打压式管理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激发逆反心理,还会与班主任教师产生对抗心理[3]。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人本化管理应用其中,如在一个班级中难免有学生喜欢上课说话,学生认为有时真的是因为特殊情况不得不说,所以有学生提议应当规定每个学生每堂课最多可以说两句话,但前提是不能打扰课堂,若打扰了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就要当着所有人面说一说究竟是什么事非说不可,同时背诵物理知识点或简述某项物理实验重要过程。经过投票半数以上的学生同意该做法,那么班主任可以同意试行三天,若效果不理想,那么应修改提议,重新研究解决办法。这样的班级管理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可以培养学生提出方案以及发现方案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班干队伍
在人本化班级管理中,为提升管理质量,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教师应当完善班干部队伍,由学生管理学生。在一个班级中有很多积极分子,他们想为班集体贡献一些力量,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班干部竞选活动,鼓励有意向当班干部的学生均参与竞选,让他们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竞选感言,再由其他同学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同学,票数最多者获胜[4]。为避免其他落选同学因不服气而不服从管理,教师可采取班干部轮流制,每个参与竞选的学生轮流当一个星期班干部,这样可以平衡学生心理,也能让他们主动遵守班规。在班干部队伍确定以后,班主任教师应做好培训活动,教会他们正确的工作方法,如对于迟到早退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背诵物理相关概念或公式,只有他们学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班级管理质量才能提升,整个班级团结意识才能进一步增强。
(四)构建管理机制
班级是一个集体,集体便需要管理机制的约束,只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制约学生的行为,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班主任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师生互相监督小组,让班主任、班干部、学生互相监督,每个月抽出一定时间对本月班级管理工作做出评价,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合理的意见可以被接受[5]。同时,让学生对本月的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帮助彼此认清自己,找出其中不足,共同进步,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再者,在构建班级管理机制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将网络中比较优秀的管理措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从中选出认为合理的作为本班管理措施,给予学生足够的民主选择权利。此外,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教师应多组织活动让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爱好的学生交叉联系,让他们发现彼此的优点、长处,学会为对方考虑,长此以往,后进生会主动不在课堂上打扰学优生,学优生也能学习后进生的社交能力,最终实现共同成长。如学优生和后进生共同完成一项物理实验,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艺术工作,高中学生心理有十分敏感、脆弱,如果教师在管理中无法做到人本化,势必会影响整个班级管理质量,因此,作为班主任应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进入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有针对性的构建班级管理机制,只有这样班级管理更贴近学生心理。
参考文献:
[1]纪海英.试论中职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法与策略[J].人间,2015(10):75-75.
[2]王永琼.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J].南北桥,2018(16):188-188.
[3]庄永芳.花开有声,以德育人——谈小学班主任管理规范[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上),2016(11):27-27.
[4]曾安.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的艺术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18(21):71-71.
[5]刘宇.“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J].西北职教,2004(3):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