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祖赟
北海市银海区第二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010年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多元化;家园共育;育儿方法;亲子活动;创造爱的氛围;?
第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知老”,人的行为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在于早期的培养。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这是我们作为家长值得探讨的问题。
1.作为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小孩子是一张白纸,要画上美丽的图画需要家长去引导。从不会走到会走路,那时走路的样子可能很可爱,但这也是人生跨出了一大步。我们不要怕孩子会不会摔跌,会不会摔疼,因为那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可能我们家长怕这怕那,把许多事情给包办了,那恰恰失去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机会。早上起来,我们会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先不要计较他穿得舒服不舒服,等他穿好后再帮他整理整理;吃饭让他自己吃,哪怕饭粒掉了一地,不要责怪他,那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
2.要从兴趣入手,不要强求。孩子看着我们拖地总觉得好玩,也拿来拖把帮我们拖,可结果把地拖得像在画花,我们还是表扬了他,结果一次比一次起劲,一次比一次干得好。孩子的刷牙也是从兴趣开始,那时他看我们刷牙很有趣,也吵着要拿牙刷来刷牙,也这样,养成了他每天刷牙的习惯。如果我们强求他拖地或刷牙,可能到现在他还不想做。
第二: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
幼儿园亲子活动在幼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桥梁,不仅满足了孩子依恋父母的需要,也密切了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家园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育儿经。但每逢幼儿园活动邀请家长时,老师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不好意思老师,我有个会,看情况再说吧!
老师我今天不太好请假,今天的活动我就不参加了...
工作繁忙家务琐碎、筋疲力尽的年轻父母,常常无暇参加孩子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实际上,参加幼儿园活动是家长了解孩子、转化教育观念、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机会。如果缺席,表面看无关紧要,最伤的其实是孩子!
1.孩子的表现情况,无从了解
家长几乎每天都在家和公司之间奔波,很少有空过问孩子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幼儿园活动同家长会一样,为家长掌握孩子在园情况,开辟了一个窗口。通过各种活动,家长能近距离观察孩子的阶段性成长。为后续的家庭教育,赢得第一手资料。如果不参加,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日常教育可能与幼儿园教育出现偏差,这对孩子来说真的很受伤。
2.会给孩子造成心灵创伤
看着别的孩子有家长陪,一起享受美好节日气氛,自己的孩子会产生一种极大心理落差:小朋友都有爸妈陪伴,我没有。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相反,家长陪伴,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使孩子更具安全感,各项表现将愈发踊跃和大胆。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会更乐于展现自己,从而有益乐观、自信等品质的培养。
第三、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性
但是现在有的家长不完全了解幼儿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仍然存在教育的误区,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幼儿园给孩子加码,认为教得越多、越深越好;有的家长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拔苗助长,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吃好长胖,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 家长朋友类似的心理严重的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关键期的顺利成长。因此,要呼吁年轻的家长们,我们应履行家长的职责,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配合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只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取得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将来孩子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家长向老师询问时,问题应提得具体,不要泛泛、单纯地问“他(她)今天表现怎样?”可针对孩子的情况问“他现在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吗?”“他会主动收拾玩具吗?”老师可以具体回答你。孩子初入园时,家长也可以稍提早些到幼儿园接孩子,看看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更了解孩子。当孩子受到老师的惩罚时,不要护着孩子,应该相信老师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确实老师做法不当,可以婉转提出来共同商量。如果老师的做法损伤孩子身心健康应及时找领导汇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平时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老师,家长对老师的评价会影响到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影响到老师的教育效果。孩子不尊重老师,将导致老师教育的失败。
(2)教师要多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
再细致的工作也难免有漏洞,我们虽然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可是通过网站和与家长交流我们依然能听到许多家长不同的声音,例如:有的家长不同意我们晚上接孩子的时候放电视給孩子们看,因为那样孩子总是不肯走,我们接受了家长的建议,改为每天吃完饭后看一会儿安全教育动画,而在父母接孩子的时候就关上。除了人际环境以外,幼儿园的日常规则、一般行为标准也是创设和谐幼儿园精神环境的重要部分。这里的日常规则是针对幼儿园日常活动与教学中经常要遵守的那些规定而言的。例如,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听讲,使用玩具时要分享、谦让,接受别人的帮助后应当道谢,等等。?
总之,创建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意的幼儿园大家庭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受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领导、老师、家长、幼儿等诸多因素,而且,各种因素之间又不是独立、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我们做为一名光荣的幼教工作者一定要深人了解各种情况,让它们相互促进,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目标——创建和谐发展的幼儿园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家雄主编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方明编著的《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素质》,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3.李季湄、肖湘宁著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