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周贤萍
[导读] 数学作为一门关于数量关系、空间图形的学科。

        周贤萍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关于数量关系、空间图形的学科。为了解决数学问题,势必需要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转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动的图形,从而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方面的知识,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就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属性结合思想的应用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但在,在传统数学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更加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受其理解能力所限,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准确地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语言,进而也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低下。“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抽象的数量关系与图形结构予以有机的结合,使数量与空间形式形成直观、形象的优势互补,在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培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系统阐述。
        一、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有的数学学习都是以小学数学为基础的,所以学好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新学期刚开始是学生好奇心最浓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数学教学里融入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现实生活,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中。比如小学阶段的距离问题,提问:“明明的家距离学校550米,丽丽的家距离学校860米,那么明明家和丽丽家距离学校一共多少米?”在分析这道题目时,教师可以把数字和形状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并将学校的位置标在中间,再将明明家和丽丽家的位置分别标在学校两侧,在表示距离的线段上位置填好数据。这样就能把这道问题的答案以图像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中,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以上的教学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思考“数”的同时创造出了“形”,这样既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让他们的思维方式得到有效地锻炼。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引导为主,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看见问题的同时能想到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然后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抽象的,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数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课堂上能根据教材特点讲一些生动的故事,介绍数学的巧妙所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达到“形”之有效,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收集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如:蜡烛、灯笼、茶叶罐等,让学生观察,研究它们的特征,弄清概念的含义,再让他们举出生活中或周围具有这样特征的例子。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与形是无法分割的。又如学习“平移、旋转”时,学生感觉抽象,难理解,教师可借助媒体课件演示,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再数形结合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判断,使学生的知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进而掌握平移、旋转的特征,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数形结合在理解计算的应用
        学生想要准确解出题目,就必须要理清题目要求,只有弄清题目要求才能准确计算出题目答案。例如,折一段竹子需要五分钟,那么把一根竹子折成六段需要用多长时间?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把题目看成是需要折六次竹子,这样就导致做题错误,原因就是没有弄清题目的要求。这时候,如果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一根棍子看作是竹子,把它折五下,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折五下就可以把竹子分成六段,学生通过简单的图形表示,就能将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掌握问题的关键点,这样就可以很快的弄清题目要求,理清做题思路。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和质量,二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形象,以后遇到各种类型的数学题,只要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都能轻松应对。再比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时候,也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法。例如学生在计算“60-40”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火柴把它捆绑成6捆10根的,它就表示6个10,然后在6捆当中拿走4捆,就表示从6个10中减去4个10,最后剩下两捆就表示2个10,所以结果就是20通过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由小火柴联想到图形,为以后借助图形解答问题打下基础。利用这种直观的道具和准确的数字相结合,让“数”与“形”之间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难度,提高解题计算的能力,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数学练习题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基于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习题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问题解答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在学生进行数学题解答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用图形的方式来表达题意,进而借助图形分析和思考习题,明确解答习题的思路。如此,学生不仅能够逐渐形成数形结合思想,还能快速、准确地解答习题,提升自身数学知识水平。
        五、结语
        在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在小学时期就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教学活动,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和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习题的解答,如此可以逐渐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并且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对于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很大帮助。所以,将数形结合思想科学、合理的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孟寅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02):162-163.
[2]王秀平.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1):92.
[3]岳芳.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师,2020(S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