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
山西平陆中学 山西 运城 044307
摘要:拘有关资料显示,中小学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达60%以上,在辍学的学生中有80%是因厌学而辍学的。有人对厌学者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发现对数学厌学者也高达70%左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本身造成的。我们知道,中小学数学主要学习的是基础数学知识,其内容比较严谨广泛,理论性较强,不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且许多数学教师也认为数学课堂没有太大的灵活度多数人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还有多少兴趣呢?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数学学习状况,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技巧。因此,我们把学习精神应用到数学学习中,如:主动学习精神、刻苦学习精神、合作学习精神、锲而不舍学习精神、持之以恒学习精神等。希望有了这些学习精神回大大改善现今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 评价
以下,我们主要谈主动性学习精神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所谓主动性学习精神就是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不仅懂得自主学习,而且乐于自主学习。主动性学习精神可以使学生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有效,学习效率更高,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更强,这也是我们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教师、学校的评价都盛行分数主义,只见分数不见人,而数学成绩往往又至关重要,这就出现了许多学生“学数学不求甚解”“背定义、例题”等现象。数学教师更是大规模的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远有的求知欲在天昏地暗的背题做题中被丢弃的所剩无几,更不用说主动去学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得主动学习精神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很多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对学生的一些想法和提问很多教师认为是不尊重教师,扰乱课堂秩序,对不同的答案也予以无情的封杀,这就不符合师生关系平等这一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摒弃尊师重道的影响,不能以为师是真为师是尊的观念支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平等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不仅学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会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人的尊严和做为学生的愉悦感,学生进而会尊重教师、热爱教师,从而喜欢该门课程。古人也说过:亲其师而信其教。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转变旧的教学方式
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在课堂结束时,适量布置一些思考题,思考题可以是作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也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提出的疑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结合讲课内容适时给出答案。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前就必须主动阅读、思考、生疑、提问。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问题教学法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高。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
讨论教学法能创设主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都用过讨论教学法但只是偶而采用而不常用。原因是讨论教学法的课堂不好把握,但讨论教学法却深受学生喜爱。讨论教学法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解所讨论的问题、解答同学的提问,而不是被动的把教师现成的公式、定理记在脑子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得到了保证,他们参与教学活动中就学得主动、学有乐趣,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四、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其对于启发式教学十分倡导。经分析,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启发式教学具有较强的优势,特点十分明显,能够不断的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增强。因此,为了能够让启发式教学实施的更加顺利,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通常情况下,对于问题情境,其主要是指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学习情境。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读,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规律,对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挖掘,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对数学严谨性以及抽象性等属性进行明确,并采用较为巧妙的手段,科学的将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以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得到激发,让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实践得知,在中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并且,针对课本上的内容,在呈现过程中,很多都与实际生活有关,这与学生的的年龄十分符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对生活情境进行创设,能够对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有效总结,合理的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可以在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在教学期间,教师也应该深入的对学生的个性以及特点进行了解,确保情境创设能够更好的迎合学生发展需求。
五、实施探究、小组合作,在团体中促进主动性
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舞台,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思考数学,体验到成功感和快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和热情缺乏长期坚持的耐心,教师可以发挥集体的相互带动作用,为其设置一些比较有意思、有深度、有研究价值的探究问题,让中小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学会正确处理不同意见。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每组指定一两名数学学科的优等生,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让他们带动小组成员产生集体荣誉感,积极与他组竞争,在本小组内积极合作,具有明确分工,无论学习程度高低都要认真履行小组的职能。小组探究形成初步结果后,教师可以让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全班共同倾听和研究,形成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养成良好的动脑习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把学习精神运用到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再教学实践中,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灌输式教学也有了极大的惯性,这给学习精神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带来了不小阻力,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形成人文精神,优化自身素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因为教师在这一工作过程中不仅是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有了“渔”学生会将阶段学习变成终身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以良好的团对合作精神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马云鹏,刘晓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与主要
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3):50-56.
[2] 方初辉.问题驱动下的中小学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30-131.
[3] 陈丕亮,吕昆.中小学数学教育引入微课的应用价值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