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黑龙江省海林市第二小学 157199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来的,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其在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积累学生的解题方法及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就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具有培养学生发散数学逻辑思维的作用,为学生将来数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长期的实际教学探索过程中,教师发现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互动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当中具体有什么样的优势呢?又应该怎样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呢?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交流,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当中,体会课堂知识的魅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在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方等面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给予学生一种鞭策,推着学生进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当然这是一种运用的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互动过程的多变性和可塑性,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教师、不同课程当中又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就其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具体应用来看,主要还是要求教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教学特色等各方面进行结合,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将互动式教学法,恰当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效应。【1】
二、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当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互动式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又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其次,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更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进行得更加顺利。最后,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学习方法,也见识到了更广阔的数学天地,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展示数学魅力,有着十分可观的作用。总之,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运用,发挥其优点特征,尽可能的完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打造高效课堂,给予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感。
三、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解决疑难问题
互动式教学是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集思广益,针对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互动式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针对大家都有困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而一般的问题就没有了讨论的必要,讨论起来也是很没有意思的。那么教师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就要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的选择适合的话题。这其中的度是非常难把握的,不能让学生全然不会,但是也不能让学生觉得太过简单,要让学生有一个眉目,再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的探讨,总结,分析才能得出答案。这才是互动式教学的整一个过程,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学生在一列串问题的探讨当中,既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掌握,又多出了一条解题的思路,而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又是思维观念的碰撞,对于学生打开脑洞,激发解题想象力是有着很高效的作用的。【2】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对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做一个基本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断条件与要求。
然后再选择一些图形,如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四边形等等,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平行四边形?哪些属于梯形?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师生之间的互动。而这样一个活动对于学生彻底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断条件,判断的关键要素是平行和垂直,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而教师在这样一个互动过程中,也能够初步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等。对于教师开展之后的教学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的。总之,互动式教学法是一个双向受益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双方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积累学习方法
互动式教学是一个互相交换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更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当中,就会将自己的一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传递给身边的同学,而身边的同学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比较有优势的解题方向。这样一来就达到了一个双向进步的效果。当然教师的加入更能丰富这种思维的碰撞,激起知识的火花。虽然教师掌握的方法无疑是最多的,他们提出的建议很多时候也都是一针见血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可能更加贴切。那么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就不能够孤立的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而是应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展开,让学生从其他学生身上学习一些优秀的方法。如学习其他同学的解题经验和手法,提高自己的解题效率,积累学习方法,这也是互动式教学的一大亮点。【3】
例如,在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关知识学习时,采用常规的教学法,首先肯定是教师对正方形和长方形做一个简单的基本介绍。然后再给出一些判断长方形的条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记忆,再通过做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复习。而如果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互动,找出一些类似的图形照片,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这样一个复述的过程,对于学生进行判断条件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组队,两两同学为一组,进行互相提问。这样,学生在互相提问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对方的缺点,然后给予一些自己的优势的东西,在互相探讨当中就促进了大家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丰富了学生之间的判断技巧。这对学生积累解题方法是十分关键的。
(三)课堂“闲谈”,开拓视野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大量的语言交流的基础,给予学生更多的相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就可以把自己整一个生涯当中的有关数学知识的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放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拉近了自己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双方的团结。这对于教师收集学生的教学意见,进一步设计后期的课程教学方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师进行这样的“闲谈”,在一定程度上就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仅是指课堂上和教师简单的交流,也包括在课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一些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探讨方向,将互动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海霞.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1(05):23-24.
[2]许晨虹.互动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讨[J].成才之路,2021(01):82-83.
[3]王小文.小学数学互动式对话教学的探究[J].新智慧,2020(3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