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玲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数学故事有机结合,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增添了乐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教师着眼于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数学情境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提出应用情境教学时的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广大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问题情境法 高中数学 高中教学 策略
新课改理念主张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达到各项数学素养的培育。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水平,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这一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入手,进行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告别传统模式下的强行机械接收,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独立分析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其具备饱满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目标。作为一线的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总结出如下的一些方法策略: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想将情境教学更好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在学生学习的时候,给予更多生活的案例和实际的教学案例,老师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当中,能够更好地去做数学试题,这样学生所做的题目就能够更加与生活相互联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大的加强和提高。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这一章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函数图像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去观察不同的象限,根据不同象限的特征,来总结一些语言让学生容易记住各个象限的不同的特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习的象限特点和内容。
二、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时常会遇到复杂的知识,我们可以直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其变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图,或转化为PPT的方式来呈现,将知识可见化、直观化。通过短片、动画、课件等方式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更为透彻的分析问题,更容易被吸引并融入教学氛围,进而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立体几何中教学模型的应用比较广泛,因为立体几何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的,使用直观教具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具体地发现立体几何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异面直线中,在谈论两个异面直线的关系时,学生往往对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表示理解不了,导致解题错误率比较高。其实学生在研究异面直线的关系时,利用粉笔盒就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线与线之间的关系。把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问题创建,建设开放探究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老师需要学会进行问题的创建与思考,在课堂上给学生创建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来进行思考与总结,更加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
问题的提出是对老师综合能力的考验,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时候就注意自身的能力培养,能够提出一些高水平的问题来,来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后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高效。例如,在学习“不等关系和不等式”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举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给学生,让学生便于掌握这些例子,并且提出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探讨,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这节内容掌握的更加清楚。
四、利用问题情境, 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知识涉及到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然而高中数学的理论知识抽象性比较强, 同时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学生很难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联系起来, 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 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因此,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 逐步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在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创造性应用。 比如, 在进行“向量的坐标表示”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教学情境:比如你和同学去看电影,你不知道座位在哪里,所以你问同学,同学说作为在5排3号,你有了这个目标就可以很快地锁定自己的作座位。这其实就是运用向量的原理,生活中有关定位的例子很多, 大家可以进行列举吗?如果我们将这类的生活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那么, 在坐标上如何进行向量的表示呢?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思考的状态, 根据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方法, 进而对平面坐标的向量运算、规则进行学习和探究就更加的容易。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改变了数学教学课堂的单调局面, 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迁移, 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解答问题与拓展训练
在学生完成自我探索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结构。对此,主要的教学模式为:首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相互之间不断补充,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此时可不纠正学生的对错,促进学生训练发散性思维。在此过程中,不能当场批评、否定学生,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其次,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是,教师要注意宏观把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出现错误的原因及时分析,判断是因教师讲解不清、还是学生理解不到位、还是需要继续加强练习解题能力等导致的错误,通过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做到心里有数;再次,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有无知之遗漏,教师及时进行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总之,情境教学赋予高中数学教学新鲜血液,在提升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学习变得有趣起来,让原来单一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起来,因而情境教学值得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推广。但是,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蔡文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5(11).
[2]王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