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小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从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较少、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缺少生活性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设计即是教师紧扣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设计的教学方案。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课堂设计认识不全面,没有精准的掌握课堂设计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构建课堂教学方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概述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要想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缜密思考和规划,这也即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把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当作基本,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综合设定数学教学方案,以及数学教学成果评估的手段。可见,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和层次的活动[1],总的来说,就是要结合数学学习论和数学教学论等相关内容,按照课堂目标要求,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提出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案。同时新课标提出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要在课堂设计中,考虑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重视力度不高,特别是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传统教学思想角度来说,小学数学对其而言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教学活动,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是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缺少对数学知识深入了解的阶段。因此,无法帮助其快速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上课之前,不能从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入手,将教学目标展现出来,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其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不全面,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少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了解,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将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实践性的内容较少
数学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之间处于相同地位。数学理论一般是可能上要求掌握相应知识点,实践则是指教学过程中实际应用能力。数学学习中包含了诸多和实践相关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一定引导作用。数学理论在数学中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意识培养有着直接作用,对学生今后数学知识学习起到了重要意义,而教师通常因为对新课标认识不全面,只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没有注重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近几年中,随着教学提纲的改革,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适当转变,反之将会影响最终教学效果。
(三)内容设置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大部分新型教学方式和理念随之出现,这针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认识不到位,使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内容设定缺少合理性,并且诸多环节连接不密切,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顺利实现[2]。此外,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教师没有从自身因素入手,反倒责怪于学生,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随之下降。
(四)缺少生活性
数学作为一个和实际生活连接比较密切的科目。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不可照本宣科,假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使得学生形成一个固有的思维模式,严重阻碍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但目前从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大部分教师往往是结合教学材料内容进行,没有结合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学习效率普遍不高。
三、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对策
(一)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设计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改革要求,对教学设计方式改革创新,及时找出数学教学中各种问题,让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水平大幅度提高。例如,在讲解小数加减法运算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综合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不可单纯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而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进行多元化评价,对给学生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教师需要把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课程中,通过教学科学设计,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二)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教师在实现教学课堂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改变教学方式,不能只把重心放置在教材知识教学上,需要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实现数学教学水平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讲解一些关于图形介绍方面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些图形的道具,例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通过组合的方式,学习更多关于图形方面的知识,如,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正方形。通过让学生实践动手,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有效布置课堂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布置课堂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在布置课堂内容过程中,应该综合思考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并结合教学方案,合理设计教学课堂内容。另外,教师还需要考虑给学生预留一部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化思考,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和教师充分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将问题逐步处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
(四)联系生活实际
为了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实际生活融合其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讲解关于人民币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营造一个教学场景。如,妈妈给了我们五块钱,让我们去超市买一支笔和一块橡皮,其中,笔的价格是2元,橡皮的价格是1.5元,这时我们给售货员阿姨5元钱,这时售货员阿姨应该找我们多少钱。通过设定这种问题,不但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关于数学方面的知识,还能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掌握简单的加减方面知识,便于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想和思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实际入手,加强问题分析,并采取对应对策,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综合水平和素养,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玉莲.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青海教育,2018(08):45.
[2]王园园.导入快乐课堂——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94.
[3]郭增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