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 255185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与领导者,除了要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更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的高低对于班级建设、学生成绩乃至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受时代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思想更为成熟,个性更为张扬,自控能力较 弱。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班级管理策略的优化,要以正面管教理念为指导,尊重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犯下的错误也不能严厉苛责,要学会控制情绪,善于运用鼓励的方法,避免严厉的苛责与惩罚。本文就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应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理念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正面管教;学生情绪管理;应用
《正面管教》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所著,主要讲述的是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学生的教育方法,作者在书中提出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律能力,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小学高年级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叛逆心理出现、情绪复杂多变,自身价值观念尚未形成,极易受到身边事物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善于运用正面管教理念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老师要注重控制情绪,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简·尼尔森博士所著《正面管理》一书中反复提出一个疑问:“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只有让学生体验了非常糟糕的感觉,学生才能规范自身行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极其不配合的学生,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和拒不配合的态度,大多数班主任都会产生不被学生尊重的感觉,尤其是在有学生旁观的情况下,班主任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和教育学生,就会变得情绪失控,与学生产生冲突,出现言语攻击、恶意体罚等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简·尼尔森博士在《正面管理》一书中指出,很多孩子在受到惩罚的时候,不仅不会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还会产生不受尊重的感觉,会对教师充满怨恨和愤怒,师生间的关系也逐渐恶化。因此,在面对孩子行为失控的情况时,班主任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态,宽容地对待问题学生。此外, 班主任还要帮助学生控制自身情绪,《正面管教》认为当孩子出现行为、情绪失控之后,就需要被“暂停”。班主任要学会运用书中的“暂停”方法,要花一定的时间与问题学生沟通,教会他们使用“积极暂停”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在自己情绪失控时,运用“暂停”的方法对于自身的好处。如果学生运用此方法以后仍然继续发生同样的问题,班主任就要继续寻找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二、通过设置启发式问题,教会认识自身情绪
由于情感发展节奏的不同、性别不同等原因,学生们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消极时而积极,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感情用事、冲动行事的情形。这时就需要教师设置“启发式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
常用的典型启发式问题有:(1)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2)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3)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情的发生?(4)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5)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在将来?(6)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设置“启发式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其一,设置的问题不要预设答案,一旦有了预设答案,我们就容易把学生挡在“心门"之外。其二,班主任或学生有一方感到烦躁不安时,停止提问,因为带着情绪的答案往往不是内心的真实答案。通过设置的这些“启发式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身情绪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提升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
三、设立“积极暂停区”,提高管理情绪能力
人的情绪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智型和感情用事型。理智型的人情商高,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型的人则相反,往往随性而为,冲动行事小学生更多时候属于后者.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不能很好地管理自身的情绪。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可以和学生积极沟通,在教室或办公室某个区域设立“积极暂停区”。所谓“积极暂停区”,就是一个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的地方。一旦学生变得激动或有过激行为,就可以到“积极暂停区”缓解情绪,在那里可以读书、听音乐、休息等。当然,“积极暂停”还需要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训练,从而形成一套符合班级特色的积极暂停模式。特别要说明的是,“积极暂停区”的设立不是为了惩罚学生,也没有责备或羞辱学生的意思,班主任不能送学生去“积极暂停区”,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总之,“积极暂停区“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师生、生生之间的矛盾,可以引导学生妥善管理自身情绪。
四、借助“共情理论”特点,提高感知他人情绪
共情,就是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形成彼此之间的共同感受在同伴交往时,学会共情正面管教体系中采取适宜的方式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易学易懂,并能产生有益的长期效果,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与爱、尊重与和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有助于培养出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等品质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同样也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是增进彼此理解、促进彼此接纳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会了共情,同学之间就不再相互挑剔,就不会去抱怨、责怪、嘲笑或讥讽,相反,更多的是赞赏、鼓励、谅解和帮助。一个学会共情的人对周围的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特别关心和包容。当自己与他人的认识出现不同时,能够真诚地尊重对方,并包容这种差异;当自己与他人在行为上出现摩擦时,能善意地理解对方,并分担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负担。因此,这便会使人感受到这种力量支撑着他,使他们感觉到无论说什么都会得到宽容和尊重,从而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特别要注意的是:共情的过程是将心比心的过程,把自己当作“当事人”。而不仅仅是只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事情。因此,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教会学生运用“共情理论”来看待问题、处理事情,这样就可以构建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会更加层出不穷。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尝试运用正面管教的理念,和善而坚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既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赢。
参考文献:
[1] 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京华出版社,2009.
[2] [美]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