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音乐微课教学的创新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吴瑾华
[导读] 在音乐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资源,

        吴瑾华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师带来教学的充分便利。为探索微课教学的有效方式,促进微课教学的逐步创新,本文在分析小学音乐微课教学的作用后,探索小学音乐微课教学的创新实践方式,期望为教师带来教学启发,以此促进音乐教学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创新实践;微课教学;小学音乐
        引言:微课一般指时长10分钟左右的微型教学视频,其中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了详细解析,或对系统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整理。在信息化时代中,微课教学法在教学内的应用已经更为普遍,它在音乐教学中,也能发挥充分的功能,优化音乐教学的模式,促使学生获得更佳的音乐学习体验。
        一、开展小学音乐微课教学的作用
        (一)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兴趣
        首先,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传统的授课方式得以改变,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兴趣[1]。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生活型的元素设计微课课件,该类课件内容对学生而言有着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而分析音乐的传统教学可知,教师往往采取的授课方式更为单一,模式更为固定,两者相比可知,微课教学在生动课堂、提高学生积极性上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提供丰富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的传统教学中,师生可用的音乐资源较为单一,双方基本借助音乐教材完成教学及学习[2]。受音乐学科的特性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传统方式,展示给学生更为生动、丰富的音乐内容,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积极性。而在微课教学的应用下,微课资源的使用十分便利,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轻松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并且此类资源不受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可以由学生借此随时随地完成音乐学习,让教学资源充分提高了利用率,有利于学生音乐技能及素养的发展。
        (三)借助直观元素,保障具象教学
        在音乐的传统教学中,要保障教学的直观性十分困难,传统授课的方式会存在较高的限制性。而在微课教学中,微课集视频、音乐及文本为一身,可以让音乐课堂更为直观,学生可以在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中,借助微课视频内的图像信息,深度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赞美的事物等等,让教学更为具象,弥补学生因生活经验不足带来的学习限制。
        二、开展小学音乐微课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借助微课构建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学习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微课教学存在较强的自主性,可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课堂参与感[3]。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基于微课,创设和教学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微课中涉及的音乐知识及技能自主学习,让学生实际的学习体验得以加强,发展学生音乐学习的更高积极性及兴趣。而教学情境的构建应该和教学主题相贴近,最好也贴近于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可以积累生活实践的一定经验。
        以《嘀哩嘀哩》为例,本作品是一首对春的赞歌,通过简单的歌词,轻快的曲调,为学生描述了一幅春的美妙画卷。而在现代生活中,更多学生眼中的春不再像歌曲中描述的那样,学生较难看见青翠的山林,只能看见钢筋水泥林,听不见黄鹂鸟的歌唱,只能听得见汽车的鸣笛。在此类背景下,更多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歌曲内描绘的景色,体会歌曲内蕴含的情感。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搜索互联网资源,找到歌曲演唱伴美景的视频,或自行制作该类视频,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歌曲的微课课件,再在课堂上,将课件展示给学生。该类课件的展示,为学生构建了美妙、真实的教学情境,他们每看见及听见一句歌词,便能看见对应的景色画面,充分让学生融入进了歌曲中,使其可以增强学习体验,对音乐学习更为投入,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通过微课指导学生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对音乐知识的深度了解,都需要他们进行持续练习和学习,也需要有效资源的支持。受微课的特性影响,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微课,在网络及智能设备的支持下,不断练习及纠正个人的音乐演唱等技巧,使其更为主动的投入进自主学习中,并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在班级群内定期上传和教学相关、演唱技巧等相关的微课视频,鼓励学生借此完成课后练习或作业,再通过社交软件,点评学生的练习状况,或总结学生常见的问题,再将其制作为微课视频以供教学使用。
        此外,在音乐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十分重要。而传统教学不具备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条件,因为教师要更大程度的兼顾整体学生。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分类型的微课,为学生组织分层教学,展示给学生不同类型、层次的音乐知识或训练技巧,使其实现音乐个性的发展。
        以《吉祥三宝》为例,在本作品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其演唱形式,并学会利用作品的演唱形式,自行演绎作品。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对作品的了解程度有限,各人的演唱及表演能力也参差不齐,课堂内的教师教学,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作品演绎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基于作品演绎的主题,为学生提供各个类型的微课课件。例如为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唱法,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解析演唱技巧的微课,而为让学生完成歌曲的完整表演,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合作表演的解析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表演的各个细节动作,提高作品演绎的能力。最后,不同学生在面对《吉祥三宝》作品时,会对作品产生不同兴趣。例如部分学生期望演唱作品,部分学生期望为作品伴舞,部分学生期望完成相关乐器的表演。此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给学生对应的微课学习资源,使其可以利用课外实践,在生动全面微课的支持下完成训练,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提升作品的演绎能力。
        (三)借助微课带领学生赏析,发展学生音乐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对优秀音乐作品的赏析十分重要,可以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理解,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微课作为可以充分展示音乐作品的工具,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对它充分利用。教师可以基于每单元的教学主题,为学生搜集优秀的音乐作品,将他们制作为微课课件,带领学生进行赏析。教师也可以在某节教学中,针对出彩的优秀作品,分析它的优点、演唱或表演的技巧等等,将上述内容制作为微课,鼓励学生持续的观摩学习。总之,微课在鉴赏教学内的应用形式较为多样,教师应该基于实际灵活使用并不断探索。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儿歌属于一个主要类型,为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儿歌的特点,使其提高音乐鉴赏及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将《嘀哩嘀哩》《杜鹃》等儿歌作品整合为微课视频,让学生受不同类型、风格及国家的儿歌作品熏陶,最终发展学生的音乐眼界,使其接纳不同类型及风格的音乐作品,并学会从个人角度评价作品。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中选择固定课时带领学生赏析音乐,或者在每节课中,留出一定时间带领学生完成赏析,在微课支持下的持续音乐赏析,相信能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十分有益。
        结束语:在音乐教学中,微课教学的应用,可以让教学实现更多可能。在信息化时代中,为应对教学的新挑战,教师应该掌握微课教学的技术要点,并学会基于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微课教学形式及资源,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接受音乐学习,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雪.微课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休闲,2019(06):234.
        [2]刘小静.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J].山西教育:教学版,2020(01):9.
        [3]贺丹.浅谈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6):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