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雅
东荟花园小学 广州市黄埔区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敏感而脆弱,但养成运动的习惯,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有利于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这种培养,越早越好。提升小学生的抗压能力,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建设、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从压力中汲取力量和勇气,使学生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抗压能力;提升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有限,如果在遇到压力时不能及时调整情绪和心态,将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挫折教育的重视,通过加强对挫折教育的认识和学习,提升小学生的抗压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了解学生压力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不同,性格特点也会有所不同,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其实导致小学生压力主要原因包括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比如,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合理,可能因为过度迁就子女,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会满足。孩子生活中的障碍都被父母一一扫除,导致子女因为生活一直顺风顺水,无法经受波折和打击。又比如,学校过度关注成绩,关注学生的智力培养,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关注比较缺少,也不注重对学生的德行培养。可能会过度偏心成绩优秀的学生,导致这类学生缺乏担当,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将错误归结到他人身上,而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容易在教师的忽视之下,产生心理压力,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
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要了解到学生的压力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不同挫折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外向,性格活泼开朗,老师就可以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说服学生认识和矫正其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高标准要求,才能帮助学生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言辞,教师就要注意学生情绪,采取婉转迂回的方式,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温暖,积极融入班集体中。
二、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认识到为学生创建出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以此来帮助学生承受一些来自于生理或是心理上的负荷。让学生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比如,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越野活动时,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学生因为雨季河水暴涨,被困在孤岛中,如何借助几根竹竿和一些绳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救。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搭建浮桥、拉绳索、编竹排和搭建木梯等,尝试着走出孤岛。学生们通过反复的尝试,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而且充分开动脑筋,不畏艰难挑战,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抗压能力,感受到了成功战胜困难的愉悦。
在情境教学的影响下,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游戏或是比赛等方法来进行学习。通过实现游戏情景化,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三、采取树立榜样的方式,通过案例启发学生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榜样作用,来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战胜自卑,摆脱挫折阴影。然后建立“多帮一”的组织,让优秀学生带动抗压能力较弱的学生,有效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只有发挥出榜样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正确的面对自己所遇到的挫折,从而产生出上进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迹来鼓励学生,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应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明星或是较为优秀的运动员等,通过他们战胜困难与挫折的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应对困难。
小学体育教师采取树立榜样的方式,以榜样的示范作用和感染能力,加深学生对压力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前进和成长的动力。通过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榜样的精神鼓舞中,勇于克服困难。只有让学生运用榜样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才能在遇到挫折时更多的克服与应对。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乏一些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不足,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练习时就可以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练习,然后再向其他同学讲述道理,让学生明白在其他人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帮助,不能嘲笑或是打击同学。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树立起坚持不懈的信心,从而在练习与合作的影响下取得进步。
四、设置阶段性任务,发挥竞技精神的作用
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体魄,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成长,为每个学生设置对应阶段的任务。比如,一开始,学生意志力薄弱,对于失败较为抗拒,而且容易产生消极心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所布置的任务,并且体能锻炼力度相对较低。在学生适应之后,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特定任务。对于完成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奖励,并指出学生还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强化的方向,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自傲情绪产生。对于无法完成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再次尝试,直到成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感受到失败并不可怕,并且在挑战失败之后的成功更为难得,成就感更强,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最后,可以设置一个学生暂且无法达到,但是距离不远的任务,让学生经过不断的挑战,在没有任何帮助和引导下,让学生自我挑战,自我适应,自我完成任务。让学生学会独自面对失败,同时强化训练力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两者相辅相成,能够让学生抗压能力大幅提升。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利用体育竞赛中的竞技精神。比如,可以把某个同学为目标做比较,还可以和昨天的自己作对比,进行竞技。在体育竞赛中,学生开始积极面对挑战,敢于直面挫折,进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就算最终没有取得胜利,学生也可以将其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体育运动,是挫折教育的最好形式,也是提高抗压能力的最佳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增强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长时间的受到挫折,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体育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把握好体育教学的“量”与“度”,为学生设置难度适中的体育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挫折,又要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取成功体验,从而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钱志权.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有效策略管窥[J].新课程导学,2014(33):87.
[2]王小冬.在小学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14):122.
[3]施建军.项目自主选择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压力释放的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7(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