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莲莲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2554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阶段的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逐渐开始受到重视,教学内容也逐渐变得丰富。而众所周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少年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在充实美术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谓一举多得。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对于美术教师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之上提出了几点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
引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时服饰、建筑、器皿等诸多方面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的风俗文化,还能从中体会到古人艺术的精湛。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同时体会其中的美,既响应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又顺应了创新小学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教育潮流。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而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弘扬。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比较枯燥的传统文化知识普遍不感兴趣,教师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通过展示精美的古代服饰、房屋建筑、瓦罐器皿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相关美术知识的同时补充古时风俗习惯、艺术特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记住有关传统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进而达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同时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正确三观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之余,还要注重对于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引导,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我国的变迁和发展历史以及古代优秀思想观念,如“仁爱”“民主”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在很多偏远地区,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画、学生模仿为主,教学理念落后;也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美术技巧,知识过于抽象,促进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有助于推动美术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次,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相近,将小学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授作品中的色彩搭配、绘画特点以及背后的故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的策略分析
(一)借助民间艺术,渗透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借助民间艺术的形式在小学课堂上面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面应该积极引导同学们对于本民族的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向同学们传递民间艺术是本民族的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艺术结晶,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应该为本民族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民族主义情怀。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百变团花》一课中,可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剪窗花活动,剪窗花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文化,借助对称性的基本原理,剪纸师傅能够将一张张看似普通的红色纸张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窗花。在课堂上开展剪窗花的活动,如果教师仅仅让同学们事先准备剪刀和纸张,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剪纸活动,则剪纸就变为一项简单的手工活动。在剪纸课堂上,同学们重复剪几次就会感到比较厌倦,并没有体现剪纸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以剪窗花为主题开展小学生美术课堂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面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窗花作品展现给同学们观赏,并且向同学们介绍窗花这一项传统文化的由来和发展历史,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对剪窗花这一项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激发同学们对于剪窗花这一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让同学们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和自己对于传统文化与剪窗花艺术的结合的理解开展美术活动。
(二)欣赏美术作品,弘扬传统文化
美术作品鉴赏也是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美术作品鉴赏是美术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学会欣赏和点评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同学们的美术功底和绘画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在美术课堂上带领同学们鉴赏一些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美术作品,这样教师带领同学们欣赏和点评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同学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教师要注重讲解蕴含我国传统文化的美术作品的所表达的绘画意图和价值观念,并且可以适当的向同学们介绍这些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帮助同学们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更好的、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观赏和点评蕴含传统文化的优秀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也是同学们自我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对于提升孩子们的美术素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走出课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美术课堂并不应该局限在教室内,教师应该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感受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在相关的课时带领孩子们外出进行美术活动采风,参观历史博物馆、美术馆、传统文化遗址等,让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获得对美术绘画的感悟,例如在学习有关家乡的课时中,我们临淄的老师可以带孩子们参观我们的“齐文化博物馆”,让他们了解齐国的发展史,以及临淄的名胜古迹,并到附近的景点(排水道口、晏婴冢、齐长城)进行写生,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绘画技能,还让他们了解到家乡的发展史及变化,有助于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的渗透,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结论: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小学美术课堂内容的丰富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的重要作用,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民间艺术制作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添彩。
参考文献:
[1]陈兰玉.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14-115.
[2]曹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3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