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芙蓉
巴中经开区白塔小学
【关键词】VR技术;道德与法治;沉浸式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小学生好的品格、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所以每个学校都很重视,然而本学科说教性太强,课堂教学就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也没有多大兴趣。正好VR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VR技术的概念
VR是英文单词“Virtual Reality”的首字母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虚拟现实,又称为灵境技术。VR 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它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沉浸-交互-构想是VR环境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
二、VR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优势
1.极具逼真自然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具有高度的沉浸感。
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中,教师常常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教材中所描述的场景,动用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图片、视频、动画……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当然效果也是有的,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这一切只是老师个人的 “机械地传达”。往往我们的老师讲得声嘶力竭,而学生却不知所云。甚至是我们的老师也是依样画瓢,不能真正地感同身受。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多媒体技术不能让我们以及学生真正的进入教材所要描述的场景中,再加上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说教性强的特点,孩子们更是听得乏味至极。VR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营造出近乎逼真的立体情境,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例如在讲授长征故事时,老师所能提供的多媒体素材仅仅是一些图片、视频、音频等。然而学生在观看了这些素材之后,仍旧不能完全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感人场境,对于故事所要传递表达的情怀和精神更是很难理解。而教师的最终目标是要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精神,至于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就不知了。那么我们的课堂效率就太低了,那这样费时费力的课就没多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既消减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偏离教学目标。但当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与VR技术相结合时,会完全创设内容所描述的场景:眼前呈现的是长年积雪不化冰冻三尺耸入云天的雪山;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草地,战士们在风雪中前行的艰难,老班长为了把在长征路上生病的小战士们带出草地,用草根和着战士们吃剩下的鱼骨头硬往下咽的场景,真实的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让孩子们感同身受……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孩子们真正理解长征精神,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才能使孩子们真正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用说教,自己就知道怎么做人。
2.丰富的体验交互,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助于抽象概念的形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讲授为主,即使融入多媒体手段,但也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违背了课堂上“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而VR技术相对于一般多媒体技术来说有很强的交互性。VR技术通过头显、手柄等设备打造出其自身独有的交互技术,诸如:动作捕捉、触觉反馈、眼球追踪、语音交互等,都给了学生一种实实在在的反馈感,从而为课堂带去更多活力,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有效避免了学生课堂走神的问题。例如,在讲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的《我们的环境污染》时,课文中出现了孩子们没有见过的场景,利用VR技术的语音交互及传感器等功能,让孩子们互动,商讨共同解决方案。VR技术真实立体地呈现效果也会让学生大开眼界,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这是学生自己与虚拟环境互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从而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远胜于老师的灌输。
3.克服传统教学环境的限制,为课堂带去更多可能。
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有理论性的内容、也有法规方面的条文,还有学生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情景……我们小小的课堂很难真实地展现如此多的场景,这就亟需VR技术带领我们走进这些场景中。比如,在讲《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大多老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是欣赏视频,可是视频总归是跟学生自身分离的,但VR就大不一样,学生可以沉浸进去,就像是在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之乡中行走,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让孩子们惊喜,有些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艺术形象,色彩……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另一扇艺术之门……这是只有VR才能提供的,与传统多媒体课堂感觉迥然不同。
4.VR技术应用于课堂更贴合小学生的认知,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
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弱,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形象思维突出,越是直观新颖的教具和教学方式越能引起其注意。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小学每课时仅40分钟,时间紧﹑任务重,提高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就特别关键。而VR技术的使用就弥补了这一缺憾,使得教学高效。VR进入课堂既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开辟学生思维空间创造了条件。目前,全面提升素质教育,需要全新的技术去支撑课堂,VR正好满足这样的需求。学生可以了解虚拟的场景和物体,无需拥有实体,这样既节约了教育成本,还提高了教学效率,更规避了学生受伤的风险,真是一举多得。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育如沐春雨,带给教师们全新的教育思维。结合智力游戏、情境学习、协作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特性的VR技术,将解决很多教育难题,特别是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VR的应用让中国教育迈出了崭新的步伐。当然,VR目前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不完善阶段,一面是前景机遇,一面是创新挑战。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对VR技术要深入地研究与恰如其分地把握,从而让VR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情境教学中绽放异彩。VR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既给白塔小学的教师带来了大展身手的机遇,也给白塔小学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