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安霜
黄岩新前中学 318020
[摘要]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学生对于学习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互相启发及思想补充,能够得以有效解决,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并且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通过提出具有发散思维和创造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途径得以拓展,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关键词] 初中科学 教学有效性 课堂提问
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当前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逐渐改变了自身在引导学生思考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方法措施,提高对于有效提问的重视程度,借助有效的提问,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初中科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缺乏明确目的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问题,要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的难点及重点,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尽可能便于教学目标服务的实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的提问较为盲目,使得学生不知道从哪一角度回答问题。例如在讲解光现象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以火龙果各部位颜色做课堂导入,结果学生从火龙果皮颜色、瓤颜色及籽颜色与光知识四个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教师并未能够将学生正确引导到本堂课主题上,所以导致该提问无意义。还有部分教师提问过于宽泛,指向模糊,例如在学习原子相关知识点时,教师想要借助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本堂课内容,就向学生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提问过于宽泛,学生无法确定具体的方向,从而导致提问有效性较低。
(二)提问缺乏层次性
教师在讲解学习重点与难点时,所涉及的问题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层次落实,以体现层次性教学特点,通过此教学形式,能够逐渐消除教学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差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存在部分教师并未深入了解这一情况,直接将主要问题扔给学生,要求其自己学习,由于难度较大,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点教学时,课堂导入环节:“同学们,目前我们已经知道液体与固体存在压强,那么气体存在压强吗?”随后教师为学生演示了覆杯实验,并提问:“为何纸片不会掉下来?是被水吸住了还是被水粘住了?”随后又立刻提问:“水怎么会有吸力?水怎么会粘住东西?覆杯实验想要说明什么?”过快的节奏导致学生完全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后教师只能很无奈的自己回答:“是大气压拖住了水,所以证明气体也存在压强。”通过对教师所设置的提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所设置的第一个问题是选类性问题,学生无需过多思考,提问无效。第二个问题的起点太高,学生不懂得如何回答。在第三个问题中,教师很急切的想要让学生赶紧回答出问题,但却没能表达清楚,最后问题只能由自己回答。该现象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较为常见,除此之外,教师所常用的可不可以、对不对、是不是等无效提问,对于教学无法起到促进作用,甚至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
二、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思维方面的困惑得以解决,所以需要尽可能结合具体情况创新提问的内容与方式,使得提问更具有效性。
(一)课堂导入时的提问需要侧重新奇、较具艺术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与强烈热情,使得自身可以以愉悦的心情学习并接受新知识。初中生存在好强、好玩、好奇及自尊心强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候,应当充分应用这些特点,以尽可能确保提问的别致、新颖。例如在就生命的进化相关知识点进行导入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如下的提问:“如果你有一根魔法棒,可以回到36亿年前,那么你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你想象中的样子。”然后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们的图画,并为学生展示36亿年前真正的样子——没有树木、没有昆虫、没有花草、没有飞鸟、没有人类、没有生命的声音、没有任何关于生命的痕迹。这样的结果对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冲击,并促使其深入思考:“生命究竟是任何产生的?”然后教师再继续提问:“为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依然能诞生生命?科学家是如何知道36亿年前的事情,如何研究生命的起源呢?”以此较具悬念的导入方式,能够让问题更为新奇,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需要精准且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的提问,能够让学生有效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且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使得其逐渐形成求新、求异的思想品质,能够从一般的学习中领悟到新的知识与内容,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斜面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已经了解了斜面可以更为省力,并且可以及时发现生活中对于斜面的应用,随后在学习能够对斜面省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时,教师不应当问学生:“能够对斜面省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此提问形式过于专业,导致较为实际的斜面被转变的抽象化,提高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如此提问:“既然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利用斜坡把货物从低处运到高处更为省力,那么你们谁有办法再帮搬运师傅们省点力?”通过此提问形式,可以让教学更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更为准确的提出问题,让学生的回答也更具针对性。
在学习物质构成相关知识点时候,对于初中生而言,分子间存在空隙这一知识点本身较为抽象,必须要借助实验促进学生的理解,大部分教师都会安排水与酒精混合的实验,并在基础上得出结论,但该实验并未直观体现分子之间所存在的间隙,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此形式设计问题。
①让学生按照自己脑海中关于分子的理解,画出分子的结构状态;
②为什么同学们所画的分子结构之间都有空隙呢?能否举例说明一下?(安排演示实验:将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所得到的液体体积小于20ml)
③同学们通过此实验现象能得到哪些结论?
④同学们可否凭借具体的事例说明分子间所存在的间隙?(演示实验:将黄豆导入容器中,然后再边搅拌边向内倒入芝麻,并持续观察黄豆与芝麻的总体积是否出现变化。)
⑤同学们看到了怎样的现象?能否凭借已经掌握的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学生在互相讨论之后认为芝麻充满了黄豆互相之间所存在的间隙,所以尽管加入了一定量的芝麻,黄豆的体积却没有因此而变大。)
⑥同学们可以尝试用刚才的道理解释酒精和水在混合时其分子的状态。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提问,有效解决抽象思维对于学生学习所造成的阻碍,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分子间间隙这一模型,使得学生能够借助模型理解与解释分子之间所存在的空隙。
科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必须要对每一个问题深入的推敲,确保问题互相之间能够形成紧密联系,逐层递进,让教师所设计的所有问题可以组合成为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让学生在思考与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不仅可以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开展严格的训练,只有确保所设置的提问内容精准且具有明确的指向,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有效配合,共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三、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提问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把控提问的次数,提升提问的效率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所设置的提问太多,尽管能够促进学生的持续性思考,却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且会导致学生因为无法有效回答所有问题,而从内心产生不安、焦躁的感觉,对于听课的效率及情绪产生严重的影响。但如果教师所设置的提问太少,就难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对其思维及想象力也无法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难以产生强烈的探究与求知欲望,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具体的教学反馈,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必须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设置提问的数量,让每一个提问都可以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让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二)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促进学生思维完善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需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等待时间,等待时间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刚提出一个新问题时,教师为学生设置的考虑时间,第二种是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到教师或其他学生给予肯定或否等答案,然后教师再继续下去的时间间隔。相关研究表明,提问等待时间应当控制在3秒左右,稍长的等待时间会对学生的语言行为效果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稍长的等待时间可以让学生所回答的答案内容更多、方向更全面,促进学生思维完善,而且超过3秒的等待时间,也会对教师的行为与态度产生正向促进作用。
(三)以敏感的心态处理提问的结果
初中科学教师对于学生回答内容的反应能够对提问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提问这件事情太过可怕,尽管教师自身并未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影响力,但实际上教师的反应能够强烈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教师看似不经意的反应,会让学生出现委屈、害怕、不安等负面情绪,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的结果时,务必要做到学会倾听,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如果学生没能回答出教师的提问,教师最好要面带微笑,尽可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采取重复该问题或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张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便学生说的是错误的,教师也不应当予以过分责骂,要尽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能够体面的坐下。
初中科学教师还必须要能够妥善处理学生的错误,要能够及时、快速的判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明确其究竟错在哪儿,出现错误的原因?即初中科学教师不应当对于错误的结果过分关注,而是需要深入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判断导致学生回答错误的原因,究竟是教师自己未能明确表述提问内容导致,还是学生真的没有掌握此相关知识点所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四、总结
科学学科的教学较为严谨,但学生的思维却是能够无限拓展的,初中科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如同线索,可以促进发散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必须要明确当前在提问方面所存在的误区及不足,合理采取措施,以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笛.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J]. 教学与管理, 2019, 000(022):P.53-55.
[2] 曹蓓蓓. 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9(16).
[3] 颜伟云. 初中科学探究学习进阶的广度、精度与深度[J]. 化学教学,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