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框架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 黄景平
[导读] 大数据环境下,智慧物流快速的发展实现了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的转型升级

        黄景平
        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524094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智慧物流快速的发展实现了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的转型升级。与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凸显出行业“智慧”的差异化竞争力。但与此同时,智慧物流的高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机制和高新技术在物流产业的采用,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大数据分析处理、科技创新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远程教育框架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远程教育框架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与提升。在此背景下,物流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也使得传统的物流人才培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只有全面革新旧的人才培养方式,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速度快,使得部分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进而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高校必须要善于利用新的技术手段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
        从本质来说,“现代远程教育”属于数字化学习的方式,同时兼具了个性化学习的特点。“现代远程教育”的理念是基于“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人的学习特征,主要包含了听觉、视觉和动觉三种类型。通常人的思维有形象、抽象、有序和自由四种思维形式。而不同个性的学习者会选择不同的学习类型和思维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者会更加倾向于自己熟悉的学习风格与学习环境。因为在其看来,这种组合会更加舒适且能提高学习成效。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学习者受制于教师教学方式和习惯的制约,很难完全选择自己想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学习者的个性难以得到发扬,但是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中,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偏好和需求,灵活、个性化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以进一步获得学习的愉悦感。
二、传统教学模式精而不新
        (一)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在撰写教学大纲时,不局限于单本传统教材,结合国家政治与经济政策导向、行业热点新闻,参考线上教育平台资源构建课程内容,力求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使课堂教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引导性。精心备课使得课程内容得以完整呈现,但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中心地位,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教学渠道固化
        任课教师能根据课程实际需要灵活地设计课堂授课方式,不断优化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分享热点新闻、分析物流企业案例、表达学术观点,以此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余时间,任课教师也会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微博、专业公众号等途径,定时发布物流行业最新资讯、共享专业资源、布置开放性学习任务等,作为维系学生学习热情,开拓专业思路的辅助手段。
二、远程教育框架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基于在线教育的学习空间构建
        大数据环境下的学习空间即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可以被看作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利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促成人人交互行为、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学习场所。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线培养,首先应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习空间,所构建的学习空间应当具备智能性,即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智能的学习环境,为其推送学习资源、监督其学习进度以及回答其提问等功能。其次,应当具备交互性,即为人人交互提供保障,构建交互学习的空间,提供交互学习的方式。还应当具备协同性,可以起到教学的辅助,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陪同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作业和测试。
        (二)基于远程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到物流管理专业中,形成了基于远程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目标简单来说就是要培养出什么层次和水平的人,这也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问题。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框架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确定,应当首先全面了解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可以通过“三层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梳理。第一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实际管理人员、物流操作人员;第二种是高端人才、中层人才、实际的操作型人才;第三种是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不同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三)积极推行“一课双师”制度
        为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物流管理专业始终高度重视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深度交流以及资源共享。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共同探讨高效、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企业除了为学生提供场地参观、设备操作、物流新技术培训、顶岗实习机会之外,也可以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线技术指导。物流管理专业选取部分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现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划分出一定的课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讲授。将“一课双师”作为教学组织的机制创新,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专职人员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既保障学生获取基础理论知识,又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结束语
        “现代远程教育”倡导的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注重营造具有交互性、灵活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氛围,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的资源优势,真正满足不同特征、不同需求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建设工程,仍然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营销界,2021(05):65-66.
[2]唐臣,徐小桃.“1+X”制度下职业本科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J].物流技术,2021,40(01):146-151+160.
[3]董萌萌.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专业以竞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0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