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泽渝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554300
摘要:随着医学行业发展的规模逐步扩张,整体服务质量要求出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高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需要探索全新的模式,进一步强化整体教育效果,改善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实现良好的培育目标。高职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性,需要学生注重实用类技能的学习。因此,针对高职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并将其与理论进行深入结合,达到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培养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策略
引言:高职教学在整体教育行业中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其主要负责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学生,使他们能够胜任工作要求,快速达到就业目标。医学检验队伍随着相关行业的扩张逐渐出现了庞大的缺口,急需大量的人才进行填充。因此,高职相关专业应当采取有效的培养措施,进一步强化人才训练效果,实现对口输送的教育任务。学校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当前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并实施革新措施,解决授课弊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当前高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授课模式较为陈旧,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当前,高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整体教学质量受到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后续授课活动的展开。其中,影响程度较为严重的问题便是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整体课程安排规划存在缺陷。由于高职教学的特征原因,医学检验的相关内容安排仍旧以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没有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导致他们无法保持积极心态,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1]。同时,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会导致被动学习问题的出现,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他们的医学检验技巧提升。此外,由于课程安排存在缺陷的原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会受到压制,无法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中,不利于未来的进一步授课。
(二)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不一致
在高职医学检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容与临床实践不一致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医学设备以及基础理论观念更新速度过快,检验科相关流程已经得到自动化革新,教学内容没有及时跟进所导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浪费精力与时间去学习已经完全自动化的检验流程,导致毕业后进行工作时出现不适应的问题,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的竞争力。
(三)考核措施效果不佳
当前,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仍然在采用落后的考核方式,在基础流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占比较多,而实践部分的考核却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导致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对实践内容与技巧较为生疏,不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对考核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密,导致学生需要分出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应付考试内容,严重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四)学生基础素质差,缺乏职业素养教育
由于高职教学的特殊性质,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无法达到基础授课的要求。这主要是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原因,相对于普通院校,高职的入学成绩标准较低,对学生的基础素质筛选不严格,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2]。此外,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中缺失了职业素养的相关信息,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后不具备应对医患关系、基础责任的能力,削弱了人才培养的效果,不利于整体高职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高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策略
(一)建立能力培养核心教学模式
在高职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能力培养的教学核心模式,进一步强化整体授课质量,降低出现认知偏差的概率,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流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以临床基础为主要内容,并结合标准化流程,深入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帮助他们完成课堂任务,实现素质全面提升的效果。同时,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领路人角色,合理开展活动设计、信息引导、总结评价等多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加强自身检验专业技能,实现良好的学习目标。同时,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检验流程中的技术细节,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教学认知,强化技能的学习效果。
(二)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在医学检验授课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便是实践内容。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授课内容与现实操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与教师应当进行深入配合,革新传统检验课程教学内容,使现代自动化操作模式能够进入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认知,强化基础实践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可以与本地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确定人才输送模式以及培养方案的策略,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操作过程中,了解自动化检验的重点内容,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3]。
(三)革新传统考核模式,应用多样化流程
为了进一步强化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效果,高职院校应当改善传统考核模式,避免过于偏向理论知识内容,并降低考核集中密度,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还可以通过应用综合考试方案,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考核流程中,完美展现自身的应用能力,并及时暴露薄弱之处,使教师能够制定针对化的教学策略。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加强考核的规范性,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程度,降低出现错误考核、不良考核问题的概率,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
(四)应用教师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高职医学检验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力具有较为关键的影响作用。虽然高职教师普遍具有较为良好的基础知识授课能力,但整体实践细节以及临床技巧掌握程度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现象,不利于进一步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针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进自身的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知识储备,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院校还可以组织部分教师前往一线医院进行学习和进修,努力革新知识体系,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强化医学检验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使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实践知识,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学生的学习流程中,进一步强化整体教学质量,有利于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4]。
(五)强化职业素养培育,完善招生宣传
医学检验技术进行教学时,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培育处于同等重要的级别。因此,高职院校与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整体生源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例如,可以加强学院的宣传策略,使更多优秀的学生能够进入院内进行学习,达到提高生源质量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的安排,使理论学习与专业见习能够达到平等教学时间,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有效加强教学质量,为培育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过程中,管理层及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改善,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效果,为人才的培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胡生梅.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科技展望, 2016, 26(8).
[2]王纯伦, 胡凤婵, 张东.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
[3]张宏亮, 张意佳, 符晓曼. 基于就业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反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19).
[4]李玮玮, 江海东, 廖奔兵.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创新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0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