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华
杭州市萧山区渔浦小学
【论文摘要】:口风琴作为一个携带便利,又能帮助学生找到歌唱音准的课堂性乐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让乐器教学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文将以口风琴教学为主要内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从识谱训练中教会学生识别音高位置和对各种基本节奏型的掌握情况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学习趣味性识谱训练情感表达
一、研究缘起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在教师的引导下,我们的学生慢慢具备一些该有的技能,儿童充满信心,用喜悦的心态感受音乐,对培养学生的才华,提高艺术修养,十分有意义。
我校是一所新学校,在开设音乐课堂后,为了将乐器融入到音乐课堂当中,我们利用竖笛以及口风琴两种乐器,为学生开展了实验教学,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难以掌握竖笛的演奏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竖笛的音孔较为难找,并且在演奏的过程中,也很难控制气息,无法保障演奏的音准,尤其是对于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掌握竖笛的难度更高。不少学生对竖笛进行演奏时,都难以找到准确地音阶,演奏缺乏美感,对学生学习竖笛的欲望造成影响。相对的,大部分学生对口风琴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对自己的学习与发展充满期待。在选择普及性教学乐器时,根据这一年的经验,我校最终决定,在音乐课堂上,引进口风琴教学。
口风琴音色优美,可以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对于学生良好的音准树立,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究竟是选择简谱还是选择五线谱作为我们学习的目标,纠结了好久,简谱总体识谱简单,但是调性转换是一个重大弊端,五线谱对于音高的体现更具直观性,调性的转换也较为容易,但是初步的学习较为困难。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决定把五线谱作为识谱学习的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容音接受五线谱的识谱学习,我觉得要在理论识谱的同时,要融合学生器乐学习的好奇心,趣味性。为此,我做了一些努力:
二、操作策略:
(一)兴趣“前奏曲”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能够对口风琴拥有更强的接纳能力,无疑是口风琴的趣味满足了他们对乐器的幻想。让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我们要时时鼓励学生去探究,在做好音乐基本功的训练的同时去感受音乐的美感。
1.精心组织教学,开篇上好第一课
口风琴教学的开端尤为重要。口风琴的体积较小,并且具备一定的美观性,学生在上手进行演奏之前,就能够在视觉方面感受到一定的舒适感。而口风琴的美感就成了学生对口风琴兴趣来源的因素之一,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也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自身对口风琴的兴趣,打好口风琴教学的第一仗。在为学生展开首次口风琴的教学时候,需要教师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在课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与口风琴相关的各种资料,并且在课堂的初期,为学生介绍口风琴的各项因素,讲明口风琴的用途以及内部结构等等,让学生先对口风琴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另外,第一节课的课堂氛围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如若第一节课的氛围过于紧张无趣,那么学生也不会对口风琴的后续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先为学生演奏一曲,让学生感受口风琴的艺术性与演奏出来曲子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口风琴演奏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口风琴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口风琴的魅力,进而产生利用口风琴进行演奏的欲望。
(2)在教学初期,教师要将口风琴学习的常规内容,以及演奏的注意要点等内容明确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要先教授学生口风琴演奏的常规内容,随后再为学生传授口风琴的演奏手法以及演奏姿势。在完成理论教学以及示范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演奏口风琴,让学生感受自己第一次演奏带来的愉悦感。由学生对口风琴的兴趣入手,传授学生正确的演奏方法,让学生学会演奏口风琴的姿势、手形等内容,先为学生奠定好口风琴学习与演奏的基础。
(3)在进行第一首乐曲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自行演奏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一定要为学生选择一首难度较低,具备一定美感的乐曲,既要让学生意识到口风琴的学习难度较低,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口风琴演奏出来的乐曲具备的美感。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口风琴。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想要确保学生愿意接收口风琴,认真学习口风琴,就必须要上好第一课,让学生在口风琴的第一课就对口风琴产生充足的兴趣。
2.优化教学过程,轻松上好每一课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中涵盖的趣味性是他们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而口风琴的教学,就要抓住小学生的喜好,为小学生开展具备趣味性的教学。同时,教师在加强口风琴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要保障口风琴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避免课堂的趣味性过高,完全成为了学生娱乐的课堂。
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窗体顶端
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合作吹奏简单的二声部,学生在吹奏自己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另外声部,注意两个声部的相融,把歌曲任何复杂的部分都可以进行整合优化,抓住“骨干音”,简单的东西丰富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二)基础“练习曲”
想要切实将音乐的美感表现出来,就要有标准的演奏技巧,在口风琴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切实学会口风琴演奏的技巧。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直观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吹奏方法
在口风琴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相当重要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掌握口风琴的演奏方法,教师可以针对口风琴演奏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式、呼吸的强度以及手指弹奏的姿势等方面进行示范与讲解,去报学生的演奏技巧流畅而准确。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曲目灵活演奏口风琴。
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也不必局限于口风琴的演奏方面,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演习,让学生练习手风琴的弹奏,如“抱皮球”、“手指操”、“指端象小锤子一样轻敲桌子”,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演奏练习,然后让学生对歌谱进行演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口风琴演奏。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些基本时值音符,我们可以做些专门的练习。
2.共性个性结合,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共同发展
一般来说,口风琴教学都是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到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遵循短板效应。如若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对音乐以及乐器演奏的天赋都较差,我就会请优等生当做小老师,让学生之间形成一对一辅导的学习模式,再进行回课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口风琴教学的进度。
三、研究成效:
(三) 情感“奏鸣曲”
如果说学生的演奏技巧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就需要让学生深入到音乐中,感受不同曲目的不同情感。音乐艺术并非是简单的由不同音阶组成的听觉体验,而是一种情感艺术,人们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音乐之中,让音乐具备较强的感染力。在弹奏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感情,即便弹奏的技巧十分高超,但是在旁人听起来,仍然是一汪死水,无法让他人以及自己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以及魅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中富含的情感,并将这些情感表现出来。
1.尊重鼓励,营造愉悦学习氛围
任何人都渴望被尊重,学生也是如此,不如说,学生的自尊往往更强,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并且通过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帮助学生完成对口风琴的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比如,学生在完成某一特定曲目的演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之间构建一个良好的鼓励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同学之间的俄鼓励,受到他人的认可总是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教师灵活使用不同的鼓励方式,并且通过该种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
2. 以唱带吹,培养良好吹奏技巧
以唱带吹——让学生通过演唱的感觉以及状态,完成对口风琴的演奏,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像歌唱一样,将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以唱带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口风琴时,掌握音乐的乐感以及音乐的律动,深化音乐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吹奏歌曲《萧》,在展开口风琴教学之前,我会让学生对该曲目进行演唱。《萧》这首曲目旋律优美抒情,在演唱的过程中,富含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歌词中也涵盖着很浓的艺术感,在演唱时,我会有意让学生将自己的声音放的柔和,随后跟随者旋律的演奏口风琴,演奏过程中,也要保障学生的气息能够漫长均匀。在口风琴演奏的过程中,也要时刻要求学生在心中模拟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由内而外感受曲目,并且确保学生的演奏旋律连贯流畅,并且在演奏的过程中,感受乐曲的内在情感以及力度变化,通过学生对曲目的体会,呈现出抑扬顿挫的旋律,并准确地将曲目的情感呈现出来。
3.教学相长,尝试多种表演形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长期进行同一种练习模式,难免会让他们产生抗拒感。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教师灵活使用不同的训练模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另外,口风琴自身的优势能够满足多种训练模式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感受口风琴带来的艺术性。
(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演奏比赛。
(2) 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
(3) 吹吹、唱唱、动动、听听,有机结合。
(4)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即兴创作。
(5) 灵活转变不同的演奏模式,不再局限于独奏或者教室内的演奏,让学生通过动作、队形变化等方式,增强口风琴演奏的趣味性,并且还可以通过合奏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6)当学生对口风琴的演奏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就可以在演奏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其他乐器进行合奏,诸如电子琴、打击乐器等等,以学生为成员,构建一个乐队。另外,教师也要抓住一切机会,为这个由小学生组成的乐队争取公共场合的演出,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以表演为目的,自主练习口风琴的演奏,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的行为,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例如,我校举行六一文艺会展活动时,我们就专门安排了口风琴兴趣小组合奏《春之歌》(口风琴与打击乐),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与认可,不仅如此,我还安排六年级全体同学共同演奏乐曲《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口风琴技巧。学生们为了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现出最后的口风琴演出,往往会付出十二分精神进行口风琴演奏练习,口风琴的演奏技能提高了很多。
器乐教学走进课堂又一次赋予了音乐教学全新的生命力,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乐器的辅助,减轻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那些嗓子不好,音乐天赋较差的学生来说,通过对口风琴的演奏,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更愿意投入到口风琴的学习与演奏之中。在口风琴的学习与演奏过程中,学生们也逐渐找到了自信,并且在演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为他们带来的快乐。在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相信器乐教学能够逐渐被重视起来,成为音乐教学发展的趋势,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课堂,让学生能够通过乐器,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想要让器乐教学融入到当下的音乐教学当中,还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探究器乐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器乐教学环境。
参考资料: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2]付宝环 《口风琴教育初探》[EB].2006,3
[3]余文森 《当代教育评价:强调人的主体性》
[4]《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