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唐莹
[导读]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受到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

        唐莹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第三小学628019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受到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点等,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提问教学法,在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用正确的思路和正确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接下来,本文将以“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为主题,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站在教学实践的立场上,对此展开进一步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带来一定的帮助作用以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课堂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且能够更加高效的传播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学形式越有新意,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不断提升,并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相反,如果教学手段一成不变,教学模式始终按部就班,学生就不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鉴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创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提问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发展教学效果,更加快速的向学生输出知识的可靠途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同时能够根据教材当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学习动态等方面内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问题的思考方向不脱离教材,从而通过问题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不仅如此,在课堂天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提问,一针见血的提出启发性、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让问题变得更有参考价值。在这样的课堂提问环节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学生对问题进行了充分思考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推敲,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把握良好的提问时机
        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通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出现,而不是需要一直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强调”某些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频繁的提问,不仅不能够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反而会引出学生对知识的抵触情绪,不愿意仔细的思考,积极的反馈。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抓住课堂提问的合理时机,在恰当的时间点提出恰当的问题,才能让课堂提问教学方法的效果最大化。
从个人实践经验来看,提问时教师需要抓住的时间点有两种。首先,教师要抓住课堂氛围变化的时间点。一堂课通常来说有四十分钟,学生很难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全城集中朱注意力。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学生的神情、状态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开始下降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提醒走神的学生,也重新的抓住了课堂注意力。其次,是教学的关键点,在课堂教学推进到教学重难点时,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学习难度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便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通过趣味性的元素,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提升课堂提问的开放性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对学生提出一些闭合性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发展被限制在了一定的区间之内,教学效果也难以进一步提升。例如,教师在执教《孔乙己》一课的相关内容时,需要让学生掌握社会底层人孔乙己的命运,了解人们对他的冷漠和残酷,只能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最终连是死是活都无人知晓,也无人关心,只有掌柜挂记他还欠了酒钱。当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孔乙己一样的人?是什么造成了孔以及的悲剧?这是个人的悲剧,还是那一整个时代的悲剧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就能够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去阅读这篇课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展开更加开放性的思考,有助于建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连续提问
为了保证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可以以这个问题为基础,进行更加深层的思维,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连贯性,一层一层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期间,问题之间的串联不仅要有启发性,更要富有艺术性,也要注重问题之间的练习,避免造成刻意提问的印象。
例如,教师在执教《卖炭翁》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句子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卖炭翁明明没有棉衣保暖,却还希望天气更加寒冷?”随后,教师亟需向学生提问:“作者用这样看似不符合常理的描写,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这样,两个问题之间便巧妙的串联起来,学生能够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自然而然的感知到下一个问题的答案,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总而言之,想要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变得更加有效,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课堂提问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有效提问,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接受提问,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教学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丽.解析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02):163.?        [2]钱文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及其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19(34):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