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价值引导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 杨世海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杨世海
        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白鹤岗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学生的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而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对学生整体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将文化教学与价值观引导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品质思想,进而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问题,本篇论文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价值引导  策略研究
        【正文】在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被禁锢了思想,每天只知道死记硬背知识点,对人情事理、正确的价值观,了解的少之又少。而学校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却没有多少。老师也没有很好地将价值观引导融入文化教学当中,只是简单的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些原因导致了现代学生没有很好的价值观,素质低,品德欠缺。面对这些问题下文将进行简要论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价值引导的重要性
        进行价值引导是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对学生进行心灵净化的有效手段。我国基础教育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其中,以文化课教学水平提高为主,在社会普遍忽视价值引导的情况下,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逐渐低,导致做很多违背社会公德和法律的事。在高速发展的时代素质真的很重要,当侮辱狼牙山五壮士、篡改国歌、殴打父母这类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发生时,小学教育者该反省,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否还适应现代的社会发展。小学语文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是非常重要。无论是价值引导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还是价值引导的具体措施,都能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出规范,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的人生方向做出正确的指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价值引导的策略
        2.1从书本中更深入地进行价值引导
        书本是知识的源泉,书本有很多功能,比如舆论导向、文化传播、信息传达。在小学生阅读书本的过程中,从表层层面被一件事情或一个人所打动,但是由于他们的心智还不是特别的成熟,他们不会从深层度感受到这个人这种行为是体现了怎样的价值观,怎样在生活中向这个人学习。这时候老师就要发挥引导、推动、催化的作用了,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更深层度的了解高尚的品德和值得学习的行为。
        比如:在学习《伞歪了》时,我们不难发现,通过主人公的外公下雨把伞倾向于主人公这边,宁愿自己淋湿这件事情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外公对自己的爱。最后主人公也知恩图报,学会了孝顺外公。在学生读完这篇文章时,学生可能被外公的行为感动。

这时候老师要更深层度的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值得学习的好的思想和行为。老师可以问学生是否可以从这篇文章里看到外公对外孙的无私的爱,那么家长给了我们无私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家长呢?我们要怀有感恩之心,用行动来表达对父母家人的感恩。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回家为父母洗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父母家人生日的时候,可以手做一些有心意的礼物给他们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与感恩。这样可以对学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用行动来表达感恩,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2.2学习有价值思想的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会学到很多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会被后人改编成一个词语或者一个成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这些词语或者成语时。如果老师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简单的让学生会念会写会背这些词语或者成语,那么学生就不会深入的了解这些词语或成语,在以后学习当中运用的就不会很自如,更不会对价值观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老师应当将这些词语或者成语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更沟深的了解这些故事以及这些故事能体现的好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精忠报国”这个成语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认识这个成语会写这个成语,就不会对价值观引导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老师将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告诉学生,那么就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这个成语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为了拯救国家岳飞的母亲激励岳飞上战场杀敌,保卫国家,在岳飞的后背上刺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以此来表达对岳飞报效国家的期望以及爱国热枕。学完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有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让学生们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前人的牺牲和奉献换来的,让学生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且向岳飞学习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这样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结束语】中国是教育人口大国,对学生的文化水平教育有待提高,当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有待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对新时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积极响应,也是跟进教育改革步伐的有效措施。有利于纠正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祖国的发展,祖国的未来才更加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范晓东,康刘璐.新中国语文课程性质的政策变迁与逻辑分析——基于间断平衡理论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2):40-44.
        
        [2]李少林.核心素养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J].文学教育(下),2020(11):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