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项芳明
[导读] 从实际情况来看,问题导学法的设计是新课改背景下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举措

        项芳明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第二高级中学  325804
        摘要:从实际情况来看,问题导学法的设计是新课改背景下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举措。因此,笔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具体阐述了应该如何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中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更加重视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毋庸置疑,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问题导学法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顾名思义,问题导学是指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基石的教学模式。开展问题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学生在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所以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知识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问题导学模式的内涵与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教学手段。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促进高中语文课程的优化,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能使学生产生昂扬的情绪便急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那么这种这种知识只会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因此,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教师应避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要首先思考如何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以此来优化课堂氛围。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导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这篇课文出自于《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主要讲述了林黛玉离开母家来到贾府时的情景。文中介绍了贾府中的建筑结构和房屋摆设,并讲述了贾府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清代的建筑结构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文中描写的部分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同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完整阅读过《红楼梦》,所以对原著中的人物关系也并不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没有直接组织学生探究文本内容,而是给学生播放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视片段。由于影视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所以利用这种方式,不但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且以更加直观的视觉资料梳理了课文中的内容,从而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利用恰当的方式优化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理设计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是最关键的环节。

从本质上来讲,问题导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全过程中。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使自主探究活动更加有的放矢,避免学生偏离知识内容的重点。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以《想北平》第一课时为例,运用问题导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文本探究。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设计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1)作者想念北平的哪些方面?明明是想北平,为什么文中总提到罗马、伦敦和巴黎这些城市呢?(2)为什么作者会描写普通北平人家里的院子、墙根以及寻常的花草蔬菜?(3)用什么词可以概括作者对北平的感情?(4)除了描绘北平的模样,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表现作者对北平浓烈的感情?(5)作者在最后说:“好,不要再说了吧;要落泪了”,为什么?之所以设计这些问题,主要意图就是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一定的线索。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了自主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了交流讨论。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的不同观点得到了交流和碰撞,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这样一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完整的理解。
        三、调整练习方式,促进知识内化
        课后练习是教学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有效的课后练习,可以起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问题导学模式指导下的语文课程中,要避免利用单一的书面问题组织课后练习,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组织更加开放性的练习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而且能够使学生从多样化的角度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强化实际的教学效果。
        以《鸿门宴》为例,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些重点的虚词、实词与特殊句式,并且了解了文中一些主要的人物形象。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了练习活动。具体来件,学生自愿结成了几个小组,并在组内分配了项羽、刘邦、樊哙、项伯、范增、张良等主要人物。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故事改编,以此来设计了角色扮演中的对话、情绪和动作。在课下进行彩排之后,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表演。利用这种练习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而且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剖析了历史人物,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程中,问题导学逐渐成为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问题导学模式的组织方法,并合理地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此来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智明.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9(19):59+61.
        [2]栾旭.以“问题导学”为载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究[J].中华少年,2018(18):145+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