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志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过程中,其中所孕育的各种思想精髓,更是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与伟大文明。这些瑰宝不仅是文化传承,同时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的的应用研究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应用研究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新形势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及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升综合素质
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对学生的认知起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其中一些贯穿整个历史的文明与精神,更是成为一种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大学生能够借助教材和各类知识体验,通过华夏文化薪火相传的过程中来将中国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这些精神瑰宝直接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仅肩负着中华民族大发展、大跨越、大复兴的重任,同时也要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发展与传承来思想提升,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促进文化传承交流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孕育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都具有自身内涵及创新的文化。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传统文化元素的导入能够在提升学生正确认知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载体和认知载体,将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融入到日常学习中。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帮助学生开展语文教学认知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发展历史,从而“以史为鉴”推动相关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汉语热”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升温,同时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强势语言交流学科,引得无数国内外人士为之痴迷。对于大学生而言,更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在学习、认识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一方面在文章学习与辨识中,要做好汉语言的传递,而在语文学习中,则是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魅力的再现、研究,来对文字中所潜藏的各类文化知识与情感体验进行延伸和传播,真正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应用
(一)通过诵读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古诗词等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阅读兴趣,陶冶情趣,提高文化素养。对于网络文化兴起的今天,很多大学生对于“诵读”感到陌生,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从提升母语诵读魅力的同时,来突出语文知识的应用于文化元素展现。
一方面,要关注汉语文的正确发音,特别是在日常的标准化发音而言,诵读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旋律隐藏其中,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升华和传递,带有感情的对一些文章和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传递和传承。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一些诗词歌赋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要求学生带着情感进行朗读,在关注文章魅力与色彩的同时来进行相关的传统文化延伸和深度挖掘。在感知的作用下,提升大学生更深层次感知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在青年一代的心中埋下民族文化自信心。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将语文等级考试融入到教学中来,帮助更多学生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延伸传统文化体验
在高校的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将文字中的儒雅理念延伸到写作实际中。汉语与汉字一样,它们的都为中华文化的表达和情感抒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传承作用,同时也成为了历史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在实际的高校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就应当结合大学生的需求,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语文课堂学习手段,以此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进行“古代汉字演变”的相关知识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列出一些甲骨文、象形文的方式来让学生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字转变为简化字应该是哪个?相信在这种思考的作用下,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对传统汉语文化元素产生认知,同时也能够在不断发扬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融入一些现代的理念和认知,为日后的发展和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撑与帮助。而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们则是可以尽可能的引用一些古文佳话,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古文写作要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模仿古文诗词创作来进行个人语文综合体验的延伸。相信在这种综合素养的语文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实现个人语文应用知识的水平提升,同时能够在未来走向社会时以一种更加崭新的精神面貌来参与到社会的人才竞争当中,在更好的打动对方的同时实现既定的个人目标。
(三)阅读经典著作陶冶情操、提升文化认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经典名著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也扮演着十分核心的文化作用。无论是《论语》《史记》还是《诗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巨著的创作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展示,同时也对世界彰显了华夏民族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文化素养。虽然新时期下的高校大学生更加崇尚与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方式来获取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名大学语文教师都要结合实际来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经典文化作品阅读和理解。此外,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应当结合教学要点和教学计划来进行经典阅读案例分析,从本质上树立学生对历史文化、人文知识的认同感。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突出文学素养和文化理念,通过文化精髓的导入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揣摩与思考。
三、结语
中华民族是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我们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当中。所以,大学语文教学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而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面对新时代的考验,内外因联合促使自身要从传统角色、固有思维、习惯定位中走出来,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康芸英.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9, 643(04):59-61.
[2].管梓邑. 大学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思考[J]. 明日, 2019(15):0076-0076.
[3].张维. 大学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思考[J]. 汉字文化, 2019, 216(22):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