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周启芹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者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周启芹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新村逸夫小学 81609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者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精神,對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有效评价;学习目标;学习信心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渐渐出现,这其中就包括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前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进步。此外,教师合理的辅助指导以及科学评价能够保证学生时刻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从而进一步凸显小组合作以及有效评价带给学生学习知识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生语文课的集体合作学习中,因为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要点:首先,学生参与不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的成就都应该是所有人都参加合作学习活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的学生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不见他们的讲话,完全远离事物并变成活着的配角。而一些顶尖的学生似乎已经成为活动的主角,并在活动中积极合作,进行理性分析并发表独特意见。这种情况也加剧了小组成员的两极分化。第二,什么时候学习不好把握。在高效的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作学习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辩论,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第三,讨论范围不合适。讨论在课程期间尤为重要,应核实课程范围是否要求讨论一旦超出范围,每个人都将难以理解,讨论的目的将变得无用。显然,从而失去了原有的目的。如果处理不当,学生将会有很多问题处于朦胧的状态。第四,学习时间不足。对于事件掌握非常重要,如果小组讨论的时间很短并且每个人的热情都在增加,它马上停止这是对每个人的热情的重大打击。如果时间太长,将导致每个人都对正在讨论的内容失去兴趣,没有更多的讨论要点,这使它变得更加单一。第五,教师控制不足。为了研究讨论,老师在摸索阶段一旦产生意见分歧,老师将不会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评估,以使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将失去对课程的更多控制和管理。老师上课前应该做相应的工作,以便对讨论有很好的把握控制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优势
        (一)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学生参与、只有教师枯燥课堂讲解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沉闷、乏味。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学生具有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就使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实现了课堂氛围的有效改善。
        (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几项,具有相应的个性化。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更加有效的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学生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完成。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在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得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开展小组合作和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安排学习小组合作
        团体的组织和建设也需要科学,只有教师注意小学生的差异,并通过小学生差异的特殊性合理划分小组,可以使小学生的群体小组更加合理。这种合理而科学的群体形成是为了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一是小组人数应适当。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必须准确确定小组中的学生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小组人数减少组员缺少参与感。安排小组人数时,教师应考虑衡量小组讨论内容的繁重程度,人数多的可以探讨更多的内容,人数少任务重的小组可以适当地增加人数。
        (二)团队成员的角色必须明确
        老师通过了“小组内部的异质性,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划分团队成员后依照成员的特点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学生任务的完成都与小组的集体荣誉有关,因此必须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教师应让小学生可以互换角色,这样成员可以体验不同的任务要求,因此更好完成课堂查询。
        (三)合理设计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允许小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创造力,同时能够展示自己。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小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插图的同时大声朗读文字,体验文字中的意境。在小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课文理解之后,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可以指定小学生的角色,以便小学生可以从“翻译”和“小画家”等角色中进行选择,然后整合该角色要完成的任务,小学生将有自己的不同经历。如“小画家”可以将他读过的诗意和画意应用到笔上,描绘独特的意境;“朗诵者”可以用自己美丽的声音朗诵诗人的艺术观念等,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并与老师交流报告学习结果。教师可以总结小学生的集体讨论,形成了“成员讨论”和“师生交流”的良性循环。小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玩得开心,并增进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在合作探究中相互探讨
        小学语文虽然是人文性的学科,比数学这一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学习难度较低,但很多语文课文中仍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含义,学生们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比较复杂的语文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共同阅读、思考和讨论来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引导学生们思考了以下问题,如“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事情的结果是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些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们可以自行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们开展了合作探究,其中探究的问题有“哪些文字可以说明母亲是那样辛苦、那样瘦弱、那样疲惫?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们展开深入讨论后,给出的说明都比较详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对于文中“我对母亲的爱和崇敬”这一情感的深刻体会。通过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合作意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极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对语文知识有着更高的学习热情,并且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给予的个性评价,更是大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思维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高的可塑性,教师要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来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们充分体验知识学习的价值意义,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从而科学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志京.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课外语文,2017(8):108.
        [2]朱龙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J].教师,2018,000(004):33.
        [3]梁雪.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00(006):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