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胡云忠
[导读] 基于问题的理解是指学生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的怀疑和困惑

        胡云忠
        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基于问题的理解是指学生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的怀疑和困惑,以及根据这种心理学,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情感倾向。在数学方面,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对问题有很好的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的内容。小学数学课程的新标准还明确规定,数学教学活动,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便学生在调查和反思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
        关键字: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老师应关心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作为课堂学习者的状态,并着重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以便学生在提出,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因此,可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影响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分析
        1.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意识
        (1)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强调教育应以学生教育为基础,注重教育。此外,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在提高。因此,很明显,现在的教学不再可能再使用传统的“在教室里填鸭”这个方法了。而应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意识的培养,这个主要目标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高学生的意识是实现新课程改革关键目标的关键。从本质上讲,创新教育是“基于问题的教育”,首先是对学生进行问题教育。学生意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工具。所有创新都始于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源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如果不理解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将成为一门空洞的语言。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意识已成为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部分。
        2.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意识的重要性
        对问题的感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学生意识到了问题,他们才会对学习更有兴趣,学习的动机也会更强。提高对问题的意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果学生对问题没有感知,只能被动地接受所学的知识,那么这种主观状态将无法发挥。此外,过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动力。它不仅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而且将该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增强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理解的特定策略
        1.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研究表明,教室中和谐民主的氛围,可以为学生的心理提供安全感和自由感,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力和自由创造的欲望。因此,促进和教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密不可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他们往往不敢讲出各种因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和局限性,导致问题感知能力差,这阻碍了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小学数学老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统一,互动和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并推广各种奇妙的事物。产生想法和独立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和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通过讲授“加减法”的知识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开放性问题,来激发课堂气氛,例如设置以下情形:小明的妈妈买了12个苹果,爸爸又买了8个桃子。在这些条件下,允许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在这个开放的场景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苹果比桃子多多少?他们总共有多少水果?等待,在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这在教室中创建了一个和谐且对学生友好的学习环境,消除了教室中学生的学习不积极的状态,并对教室教学的顺利进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创建适当的问题情境以增加学生对调查的兴趣
        教室中明亮而适当的环境,是鼓励学生理解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的动力和来源。有了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有可能摆脱对知识的简单解释而引起的沉闷感,并通过激发环境来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创造生动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尤为重要。为此,小学数学老师应从特定的课程开始,并通过制造有问题的情况来激发学生对提问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基本技能,从而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数学教学进展顺利。
        例如,通过讲授“克和千克”知识点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创建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来介绍这一内容的教学,例如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例如在课堂上展示盐、大米、洗衣粉等,然后,让学生可以观察在这些产品包装纸上的质量单位,并通过称重让他们感觉到这些物品的重量,然后向学生询问各种问题,来学习这些商品的质量单位,例如,为什么较轻的商品以克为单位,较重的商品以公斤为单位。在挑战和设计相关问题的指导下,这些学生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己处在有问题的境地,这样会增加了学生对提问的兴趣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有机会探索从问题中学到的知识。
        3.开展反思活动,养成思考和提问的习惯
        反思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积极去认识到的一项学习活动,对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数学学习作为一项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反思活动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多面性有深刻的了解,并在不断反思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发展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认识时,教师应注意开展反思性活动,让学生加深思考,看问题是否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学习价值,并促进改进,并培养学生养成精打细算和提问的习惯。
        例如,在“知道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室中不同的时钟面,并按顺时针方向波动,以便学生可以详细观察这一系列过程,并提出问题。此时,学生提出问题,忽略了问题本身是否有价值。因此,教师应教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让学生首先考虑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与本课中学到的知识相对应,以及它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让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可以进一步加深。这样,学生可以对自己在重新思考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4.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提示,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旦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目的的随机提问是毫无意义的,不利于研究活动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并根据调查的目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咨询,以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拥有透彻和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技能和问题感知得以巧妙地形成和发展。例如,通过使用物体来展示学生其余部分的概念:首先给学生展示两支铅笔,仔细展示七支铅笔,并向学生介绍七支铅笔和两支铅笔。这样就是以具体的形式,提出了抽象的概念。同样,通过要求,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例如,让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可以解决,问题是否具有探索性等,从而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更有意义,包括价值和意义。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盲目提问的现象,增进了学生对问题的机会和问题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内需动机非常重要,内需动机是关注的中心。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创造条件,发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意愿,让他们将具有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需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循序渐进地提出有趣而又适当的问题,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盛亚娟.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3
        [2]赵存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