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张国
[导读]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也在不断的追寻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理念与途径

        张国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15011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也在不断的追寻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理念与途径。物理教育不仅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可以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的优秀人才,从而促使学生不断的进取,让物理教育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在过去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上,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的问题,也难以从物理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品质和观念,限制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关键节点上,人格正在得到不断的完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了解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实际需求,从而采取有价值的情感教育策略,帮助学生获得身心上的协调成长。
        一、创设相应教学情景
        情感是需要情景的支撑的,只有给学生提供了情感的来源,才能够让学生带着充足的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的引导下自动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教学内容产生直观性的感受。教学情景创设的手段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使用语言来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心灵上的激荡,也可以使用实物、多媒体等资源来创设情景,实现教学内容的再现,从而引起学生的联想。
        比如,在教学“分子及其热运动”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这样的画面:金块和铅块紧紧地压在一起,这个时候使用仪器对画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两者的分子在有序的运动着,实验仪器上的画面也十分的清晰。之后是连续这种状态五年之后的画面,这个时候,实验仪器上呈现出的画面变得模糊了起来,金分子和铅分子在做着不规则的运动。这样,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课堂上,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对呈现的画面提出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学生在熟悉、有趣的情景当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带入到适合的问题情景当中,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对情景的大胆想象与联想中去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激发出学生的真实情感。
        二、营造和谐合作氛围
        与一般的教学方式不同,合作学习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变得热情、活泼和富有创意,而一味地孤立学习则会导致学生变得冷漠、狭隘和孤僻,不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生成。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使用合作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让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中来。
        比如,在教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这一节内容时,笔者使用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首先,笔者让学生进行思考,尝试对以前学过的实验探究方法进行总结,找出适合用在此次探究中的物理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设计出一份实验探究方案。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发现应该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研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在随后的合作讨论中学生需要对如何测量物体的重量、受到的力、怎样使用实验仪器、怎样处理实验数据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从而在合作探究中得到科学的结论。在合作探究完成之后,笔者还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对实验成果进行展示,从而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营造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引起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有效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利用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是物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理学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世界的神奇,让学生在物理的奇妙海洋中进行遨游,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之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引导学生展开物理学史的研究,让学生与科学家、科学文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学习物理的重要意义。
        比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内容时,笔者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牛顿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牛顿定律的掌握中已经了解过牛顿这位科学家,给出的评价都是高度赞赏性的,之后,笔者再向学生说到:“但是牛顿本人却并不这样认为,牛顿为人十分的谦虚,他还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原因!”这样,就通过科学家的名言来引起了学生的反思,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牛顿实事求是和谦虚的科学精神,而且可以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科学态度的生成与发展,促进情感教育的落实。
        四、互换师生角色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教师也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着影响。为了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我们可以采取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变身为老师,让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想一想如果自己是教师,怎样组织教学活动、实施什么教学内容才能够真正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表现中收获更多的经验教训。
        比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节内容时,笔者采取了学生讲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担任教师的角色,教师则化身为学生。参与这次活动的学生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每个学生要承担不同的任务,并且要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对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也要足够充分。在学生讲授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其他学生按照正常的上课流程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且提出自己的质疑。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自以为听懂了,于是没必要再听教师讲解的问题,而通过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手段,则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也可以使学生对物理课堂变得更有情感。
        五、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点评,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过去教学评价所存在着的限制,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计划,让教学真正地面向学生全体。教师给出的评价要将更多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存在着的不足,以及导致不足的原因,而不是只强调学生的成果。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多采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策略,引出学生的正面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尊重,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展开了一番叙述。情感教育的落实关系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完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高中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和实际需求,尊重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的错误教学观念,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从而逐渐地改变学生的错误学习习惯,让学生带着更加饱满、充足的情感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来,获得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琬莹.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林平. 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