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杨艳
[导读] 高中数学是高中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杨艳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校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关系到高中学生们高考成绩,而且还关系到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即是在阐述深度学习概念的基础上,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于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深度学习;构建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而不仅仅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学老师在开展高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就需要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如此才能够强化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
        所谓深度学习,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指教学知识的深入性,即从知识的深度角度出发开展教学;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深入性,即从学生自身的知识学习效果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在开展高中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老师需要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这样才契合深度学习的理念。一般而言,高中老师的知识教学都是以课本为主,似乎所有的知识都已经存在的课本,而且难度也并不大。但是通过考试和做题就会发现,不同类型的知识难度普遍提升。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学习能力以及考试能力,教学老师必须要从深入学习的理念入手,才能强化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效果。
        二、高中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
        (1)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老师在开展高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其不仅要向学生传输高中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此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认识。但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并不同于日常的课堂提问教学,因为日常的课堂提问教学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不利于深化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性认识。教学老师需要按照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提问教学,进而保证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
        具体而言,教学老师需要正确认识提问教学的开展形式。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以知识的正向传输为主,学生都是坐在讲台下被动性地接受知识。但是问题引导教学与之正好相反,其是通过教学老师将知识转变成为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高中数学知识。教学老师在课前需要对问题的设计进行思考,否则难以保证在课堂上能够始终把握学生们的学习思维。此处依旧以“集合的概念”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在课上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什么是集合?”学生:“集合就是把大家聚合在一块。

”这是学生从集合的生活化角度出发给出的答案,虽然与高中数学的集合概念相通,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此时,教学老师就要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更深一步的提问。老师:“说的很好,但是同学们所说的‘大家’具体指什么?”学生:“‘大家’指的就是我们自己或者就是需要聚合在一块的所有人。”这里老师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而不是直接否定,因为只有鼓励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接下来,教学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老师:“那么还能不能指代其他内容呢?或者说集合就是单纯的指人的聚合吗?”学生:“不会,范围应该会更为广阔。”老师:“没错,那么还能继续指代其他什么内容呢?”教学老师继续深入性地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2)小组合作教学
        所谓小组合作教学,指的是教学老师在开展高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其可以通过小组划分的方式展开教学,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够借此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其需要先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合作探究问题,而且该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否则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合作探究。以“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课为例,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类型,并举出相应的实例。接下来,教学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小组划分。一般而言,教学老师会按照前后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分组,但是这种分组方式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合作与探究。因为一般座位临近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差别不大,而且高中学生普遍呈现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坐前排,而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坐后排的分布格局。为了保证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展开深入性的沟通和交流,教学老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此保证学生之间展开更为充分性的沟通和交流。完成学生小组的科学划分之后,教学老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可以巡场监督,以此了解学生们的合作探究思路,同时其也可以参与其中,并对学生们的学习思维进行引导。在学生合作探究结束之后,教学老师便需要对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类,并注意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展开更具针对性和深入性的教学。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并不简单,其需要教学老师真正从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角度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角度出发,深化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保证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花敏.例谈高中数学“深度学习”[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7(09):51.
        [2]张心刚.“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7(09):54.
        [3]谈琴.教“略”而学“丰”——谈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7(06):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