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美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体育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有效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加强重视。而花样跳绳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创新性教学内容,做好对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促进花样跳绳在体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积极应用各种方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的重要意义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对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的策略进行有效的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花样跳绳;重要意义;策略
花样跳绳是对小学体育跳绳项目的拔高与延伸,属于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分析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进行有效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多激励肯定学生,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一、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花样跳绳的教学训练可以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过去传统的建议教学项目都比较侧重于学生的身体教育,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而通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花样跳绳进行有效教学训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弥补体育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促进小学体育课程的结构优化,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花样跳绳的教学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花样跳绳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真正的运动起来,学生在积极的运动中实现对花样跳绳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的提升,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也可以通过花样跳绳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在心理方面实现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训练中通过学生对花样跳绳的有效学习,可以收获很大成就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最终实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花样跳绳的教学现状
(一)专职花样跳绳的小学体育教师人数不多
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不存在专门负责花样跳绳教学的体育老师,所以大多数的体育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花样跳绳方法的教学的时候,根本不具有充足的教学实践基础。教育部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缺少专职花样跳绳的教师的现状,就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花样跳绳的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一定要对体育老师进行花样跳绳的学习培养教育工作,同时鼓励体育教师对于花样跳绳的内容进行积极讨论,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老师对于花样跳绳的了解程度,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住花样跳绳这项运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对于孩子们健康体魄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没有为花样跳绳教学安排足够的教学时间
体育课程的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的学习来说只是一小部分,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身体发育成长的阶段,所以学校对于体育课的安排要更加符合学生身体发育的阶段特征。但是因为小学体育课程的授课时间是有限制的,并且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相对较多,这就造成花样跳绳教学的时间受到压迫缩短的现象出现,进而学生也不能深入的了解花样跳绳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本来对花样跳绳就很感兴趣的孩子也没有机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学习了解。
三、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的策略思考
从整体的训练过程来看,花样跳绳的本身形式就比较多样化,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也有多元化的训练策略。
在整体的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主体的训练原则,多采用实际的练习,增加学生的跳绳熟练度。另外在跳绳运动训练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和保障。任何运动训练都是要从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始,若强制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讲,是没有快乐和训练的动力的。从具体的训练策略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参考:
(一)示范训练法,直接学习与间接训练相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自行运动,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和疑惑点。针对学生的跳绳难点,多以指导为主。在初始接触花样跳绳时,很多学生缺乏系统化的内容知识以及实际的运动经验,多给予学生适当的演示,注意示范的动作要标准并且加以语言的细节描述,演示要减慢速度,保证学生可以清晰明了的理解。根据具体的学生掌握情况,多多次或者少次演示,可以促进学生间接获得跳绳经验和内容,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生指导训练法,增进合作关系和沟通
同龄人之间思维更相近,在沟通和表达方面更容易理解。因此要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训练,鼓励花样跳绳优秀的孩子帮助落后的同学,帮助讲解和带动训练,可以从整体上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友谊发展的同时,可以快速提升落后学生的跳绳运动能力。让学生成为训练的“小老师”,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他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自主创新训练法,提高大脑构思和身体协调能力
花样跳绳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换发展的运动,不可长久性的固定某些动作。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训练后,通过加强学生的创新训练,为花样跳绳注入新的动力。鼓励学生自创新招式,让自己的发明与大家分享和学习。并给予适当的鼓励的评价,促进孩子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更多的花样跳绳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活跃训练,活跃思维,更快的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力。
(四)游戏引导训练法,提高学生跳绳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必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方面开展训练,过于硬性化的训练模式,不仅不能达到花样跳绳的最佳效果,更重要的是会削减小学生的跳绳运动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得小学生开始排斥花样跳绳课程。因此适当开展游戏化的花样跳绳,例如编制花样跳绳的顺口溜、儿歌,边唱边跳;编制花样跳绳动作等。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对花样跳绳的兴趣,从而促进训练的顺利进行。
(五)等级分组训练法,促进团队意识建立和团队协调
由于花样跳绳的学生学习程度不一,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指导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为提供更有效的训练支持,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小组开展运动。在训练过程中结合每位同学的日常表现和体测结果,将整体练习程度相近的划分为一组,开展分组训练。在每个组进行训练时,根据组内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要求和策略,如在掌握相对落后的小组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在较优秀的小组指导开创新花样。但在整个班级的分组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分组间的恶性比拼,掌握整体的学习进度,不可让差距过于悬殊,分组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跳绳技能更加平衡化,从中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花样跳绳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花样跳绳教学的推广力度,不断对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快乐。
参考文献:
[1]茅勇.重视营造体育氛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中等医学教育,2001(2).
[2]杨小凤,李建国,林承德,陈鹰,等.花样跳绳对13~15岁少年健身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
[3]聂锴.花样跳绳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2(6).